保障房竣工期没保障 既要"开工令"也要"收工令"
5月10日,住建部要求各地方政府需在20天之内公布保障房建设计划、开工和竣工相关信息。对此,6月9日,北京市住建委网站首页显示,2011年北京市计划新开工建设、收购保障性住房20万套,力争全年竣工各类保障性住房10万套。
而具体到各个项目的开工、竣工时间,北京市住建委却表示,这是需要逐步完成的工作,不可能一次性对外公开,住建委会根据各个项目的进展在每个季度对外发布一次相关信息。有知情者透露称,大多数开工项目停留在挖地基等基础工作上。(6月10日《华夏时报》)
既然是“保障房”,竣工时间和可以交付使用的时间,恐怕不能没保障。
如果保障房建设的竣工时间不明朗,这等于让房价调控的“两条腿”只剩一条,徒有“抑制”,却无“增加”,调控的结果不但会大打折扣,还有可能适得其反。据报道,由于保障房被安置在地铁沿线,且商业等配套设施完善,在其周边兴起了许多商品房项目,前者进展迟缓,后者建设神速,结果该区域商品房价格不降反升。由此不难看出,保障房进展拖延的副作用,部分已开始发酵。
“住房项目”、“安居工程”、“廉租屋项目”这类政策性、福利性的公租、廉价住房项目并非中国所独有,许多国家也有许多类似项目,联合国人居署也在不少发展中国家帮助、支持这类项目的建设。而这类项目的基本信息,都会在开工之初公告明示,如果因故拖延,还会及时明示拖延原因、补偿方法、新的竣工日期,没有竣工时间表的事,是不能想象的。
道理很简单:保障类住房是民生项目,民众有知情权,社会有监督权。这类民生项目的开工、竣工时间表不涉机密,符合行政公开的条件。有关部门迄今对保障房项目的开工、竣工时间信息疏于交代,是不妥当的,需要迅速补救,至少让等候“保障”的中低收入市民知道,保障房的竣工时间有保障。
在这里,关键还是管理、监督机制存在问题。住建部的相关要求中,只有“11月底前全部开工”的硬指标,却没有何时竣工的硬指标。也就是说,即便拖延交工,也无需承担责任。指标不硬、责任不明,竣工时间怎么可能有保障?所以,必须像强令开工一样,给竣工期也划一条“红线”,无故逾期者如何惩处,也应明示。
北京即将进入雨季,一旦雨季来临,那些仅仅进展到基坑阶段的保障房项目,很可能因雨造成新的损失和耽搁。有关方面应急市民之所急,给出一份有保障的竣工时间表。
相关阅读
除了“开工令”,还得有“收工令”
(来源:新华网) 来自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消息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要求,今年的1000万套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是中央政府向全国人民的承诺,是改善民生的标志性工程,各地必须在11月末以前全面开工。(中国新闻网6月10日)
早在今年2月,国家保障性安居工程协调小组就与各省级政府签订了今年工程建设目标责任书,将1000万套保障房建设任务分解到各地,要求各地10月底必须全部动工,尽早建成投入使用。按理说,在这种大背景之下,各地应该紧锣密鼓实施这项工作,确保按时完成任务才对。可从目前公布的数据来看,情形不容乐观。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6月份对各地的保障房建设情况进行摸底,然后根据发现的新情况迅速下达11月末必须全部开工的命令,这种着眼于过程的监管方法,值得赞赏。
问题是,这次保障房开工令能得到不折不扣的执行吗?从目前的情况看,一些地方保障房开工率如此之低,主要是遭遇到资金难题;同时,大量建设保障房,对商品房市场形成一定的冲击,导致房价下跌,地价走低,这自然是一些土地财政依赖性强的地方政府所不愿意看到的。现在,这两个问题仍然存在,如何确保地方政府竭尽全力完成这项任务,依然是个问题。
笔者认为,保障房建设要吸取教训,不能单纯发开工令了事,而应采取扎实的措施来保证所有项目按计划开工。一方面,地方政府在将保障房建设计划公之于众的同时,也应将资金筹措、土地征用等信息实时公开,并对每一项工程的开工、封顶和交付使用等制定一个“最迟时间表”,通过媒体发布,主动接受公众监督;另一方面,要让“保障房开工令”带上高压电,实行过程问责,哪一个环节没有按期完成,就要追究哪一个环节负责人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千万套保障房建设计划套套不落空。[!--empirenews.page--]
公示“大限”已过 保障房建设进展仍“语焉不详”
6月9日,住建部规定的大限日期已过,各地保障房建设信息公开情况却不尽如人意。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发现,截至6月9日,仅有天津、合肥等少数城市公布了保障房建设的相关信息。包括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在内,多数城市并未按要求予以公布。
记者就此询问住建部,但并未得到正面回复。根据不少专家的观点,由于在前期手续和资金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目前保障房开工情况不容乐观。
同在昨日(6月9日),来自住建部的消息称,住建部部长姜伟新要求,今年的1000万套保障房工程,各地必须在11月末以前全面开工。此前,这一开工时间底限设定在10月底前。
信息公示不合规
住建部于5月11日印发《关于公开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信息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地在20个工作日内,公示保障房建设的相关信息。而昨日,已是信息公开的“大限之日”。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天津市披露的信息称,截至6月3日,天津市已开工保障房项目10个,供应住房近5.8万套。同时,天津还公布了上述保障房项目的地址、建设方式、开工时间、开工套数和建设单位等信息。
河北省也公布了今年的保障房建设进度。截至目前,河北各地已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项目24.4万套(不含新增廉租住房租赁补贴),占责任目标的69.7%。同期,河北省各地已确定保障房项目共1108个、44.4万套,占全省责任目标的126.9%。
此外,北京市和合肥市也分别公布保障房建设年度计划,但并未公示项目进展情况。合肥市只强调,今年6月底前各类新增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开工60%以上,10月底前全部开工。
但除此之外,记者监测的多数城市都未公布保障房建设的相关信息。对此,记者致电住建部询问,却并未得到正面回复。
业内人士指出,即便是已经公布信息的城市,公布方式也并不合规。按照《通知》要求,除保障房年度建设计划外,各地还需公开开工项目信息、竣工项目信息,并细化到项目。其中包括项目名称、建设地址、建设方式(集中新建、改建、配建)、建设总套数、开工时间、年度计划开工套数、年度计划竣工套数、竣工时间等。但多数城市并未做到。
笼统披露引质疑
在公布数据的同时,质疑的声音也随之而来。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由于公布的信息未能细化到项目,各地仅笼统地公布进展情况,数据的真实性值得怀疑。
他表示,从程序上看,房地产开发的前期准备工作较多,上半年开工建设缓慢,高峰期通常在下半年出现。
据了解,开发商仅办理“四证”
(即 《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就至少需要4个月时间。此外,申请银行贷款尚需两个月的审核。
按照住建部的最新要求,今年的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必须在11月底前全部开工。而去年的情况是,为“抢攻”保障房开工任务,不少城市在12月还在加紧开工。
近期,一则传闻引起较大反响。传闻称,根据某部委的一份内部文件,截至5月底,今年1000万套保障房实际开工率为32%。尽管该消息并未得到主管部门的核实,但在多数业内人士看来,保障房建设的实际开工情况并不乐观。
上海某房地产研究院综合研究部部长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今年以来土地市场持续低迷,地方财政受到影响,成为保障房建设资金短缺的一个重要方面。他认为,今年10月底之前完成保障房开工任务的难度较大。
相关新闻
住建部:保障房质量问题将挂牌督办
每经记者 张敏 发自北京
在近日的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管理电视电话会议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表示,凡是保障性安居工程发生质量问题的,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对问题查处情况进行挂牌督办,对市县主管部门负责人进行约谈;凡是发生重大质量问题的,住房城乡建设部将实施重点督办,并进行通报,必要时直接查处。
他还透露,今年住建部将开展以保障性安居工程为主的全国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执法检查,此前各地要先组织自查。
住建部要求,在各地自查中,要做到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全覆盖,对检查出的问题要坚决整改,特别要强化企业资质、人员资格和招投标等方面的处罚,强化对不良行为的曝光。
“十二五”期间,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为3600万套,其中今年要建设1000万套。短时间内的集中建设,将给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带来。巨大考验。
- 热点资讯
- 2025-09-18十二连跌!西安房价继续下跌 多楼盘以价换量
- 2025-08-25迎开学!西安这些新学校即将亮相
- 2025-09-11公租房报名!西安市住建局最新通知
- 2025-08-26滨江翡翠城 | 117㎡四室端厅享豪宅体验,新品样板间全城绽放!
- 2025-08-28关于印发西安市住宅工程“先验房后收房”工作指南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