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屡投探路石 红线内或可寻求房产政策微调
【楼市微言18】
3月5日,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用短短40个字展示了政府加强房地产调控的决心。然而,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却在此时作出 “地产调控的时间没有一次超过三年”的言论,在微博上引起了热议。
目前不少购房人持币观望,等待着调控效果,一旦政策放松,就有可能造成房价迅速反弹,之前的调控就会前功尽弃。然而作为中国商业地产行业的领军者,王健林在此时作出如此判定具体又有什么样的依据呢。
两会热议微调 地方不可超越政策红线
“限购政策不会马上退出,但可能的政策微调为限贷或有所松绑”。 从其言论中我们看到了熟悉的关键字:微调。据笔者所知,在当前两会期间,地产界委员们有关“微调”的讨论已达白热化。
在中央坚持房地产调控不动摇的大方向下,有关调控政策何时结束的讨论与猜想已经停止,取而代之的是“微调”一词的迅速走红。两会期上,地产界的政协委员们围绕“微调”纷纷提出“差别化”调控的建议,一时间,能不能微、如何微调成为业内外人士关心的热门话题。
自2011年下半年以来,不断寻求“微调”的城市比比皆是,已有逾二十个城市从购房补贴、购房入户、房贷微调、限购松动、公积金调整、公积金放宽、普通房标准调整等多方面进行政策微调。其中,有多个城市试图针对限购放松而遭政策叫停。
同策咨询研究中心总监张宏伟认为,在地方政府频发“微调”信号的同时,中央层面关于调控的态度并未出现实质性松口。多个城市就限购屡屡试探且均遭叫停的结果可以说明,地方微调切不可超越“首套”、“自住需求”这根政策红线。
地方政府屡屡为调控松绑 冲动源自财政收入压力
在地方政府频发“微调”信号的同时,中央层面关于调控的态度并未出现实质性松口。仍旧有多个城市屡屡试探,究其原因,其冲动大部分应源自锐减的地方财政收入。
一般说来,房地产的收入是占地方预算财政收入的三成,高的地方甚至四成以上。在楼市低迷、土地频频流拍、供地价格走低、市场交易量暴跌的情况下,不仅是开发商的日子非常难过,严重依赖土地财 政的地方政府更是万分焦灼,急需刺激市场以弥补财政收入下降的缺口。因此很多地方政府试图在不突破中央楼市调控政策红线的基础上,以微幅调整的做法激活部分刚需市场。这是地方政府在调控高压下的自我“救赎”,也是投出试探未来放松调控可能性的“探路石”。
国家优化经济结构 红线内或有政策松动
从中央对待各地方微调的态度来看,今年中央给出的政策松动尺度仅限于首套自住房,因为其属于住房消费范畴而非投资投机性质,是为广大群众解决住房问题的政策,不会触及国家整体调控红线。但如改变楼市调控从紧基调的动作肯定不被允许。
诚然,适当微调能为开发商解困,很大程度上缓解其资金压力。但不利于巩固房地产调控成果,将导致房价止跌甚至重新上涨,或影响地方保障房计划的推进。如果引来各地效仿,多种版本救市政策或将纷纷出台。更有专家担忧,如果不加控制,将有可能架空调控政策。
从中央政策能看到,今年楼市调控基调不会变化。宏观方面,这有利于国内经济结构整与金融安全,微观方面将重新梳理房地产行业规范,有利于其长期发展。联系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GDP增幅目标压低到7.5%,这说明国家通过放缓经济增速调整经济结构。各地在地产行业适度合理的调整仍旧被允许,关键是调整的内容、方向和尺度,是以民生为重还是赤裸裸地鼓励投资投机,只要是能够引导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适当调整,还是受到鼓励的。
【楼市微言】
- 热点资讯
- 2025-09-18十二连跌!西安房价继续下跌 多楼盘以价换量
- 2025-08-25迎开学!西安这些新学校即将亮相
- 2025-09-11公租房报名!西安市住建局最新通知
- 2025-08-26滨江翡翠城 | 117㎡四室端厅享豪宅体验,新品样板间全城绽放!
- 2025-08-18我市扎实推进“保交楼 保回迁”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