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改造导致租房难 西安拿什么留住西漂蚁族
两位老人守望着即将拆除的城中村
昔日遍布西安东西南北的无数个城中村曾经是大学生和打工者的天堂,这些村子依托附近高校和交通便利的优势以及低廉的房租,聚集起了大批的房客和为这些房客服务的庞大产业,这里布局混乱但房租便宜,这里治安不好但生活便利,这里的人来自五湖四海,操着不同的口音,他们虽然暂时处在城市最底层但时刻在做着最辉煌的梦。如今,随着西安城中村改造的加快,许多这样的村庄已经不复存在。
过去人说西安消费低,那是因为西安有众多的城中村,尽管条件艰苦,租房相对便宜,尽管吃的不干净,但饭菜便宜。而现在,这些村子陆续拆迁,房租猛涨,消费攀升……无论是外来务工人员,还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拿着1000多元的工资聚集在城中村里的他们,正面临着这样的现实:逐渐消失的城中村、住不起的单元房以及未增长的薪水。他们不知明天居于何处?也不知在哪里歇脚安家?
城中村小巷里的日子
“每天早上起来,在村口的樊记吃个夹馍来碗馄饨,晃悠晃悠的开始一天的生活,上课时上课,休假时闲逛,天儿热了就拎着东西在门口南边儿的小澡堂里冲个澡。”网友“闻桑”发帖怀念在八里村的日子。一元洗衣店、开水房、油腻的砂锅……坐落在地铁纬一街站的旁边的东八里村,曾经是南北中轴线一道独特的“风景”。但如今已成昨日黄花,5月31日,记者在东八里村采访时,看到的是空寂的巷道,拆迁的标语,搬家的专用车,还有到处丢弃的废旧物,房客大多都搬走了,只有房主等待处理搬家前的善后事宜。
“要拆嘛,只能搬了,反正已经提前找到地方了。”李明是陕西安康人,在东八里村租房已经6年多了。2002年来西安上大学,毕业后就一直留在西安工作,从开始一个月几十块钱租住不到10平米的小房子,到现在东八里村租住的每月300多块钱20平方米的房子,这六七年间搬过四次家但都没有离开过城中村。不过他说这次搬家就要跟城中村告别了。搬到西大街,一个旧的小区里面。
“真舍不得离开这儿”30岁的黄钟是小寨某公司职员,毕业后一直蜗居在东八里村。“虽然生活条件不是很好,但这里有我难忘的记忆,毕业那年找工作的艰苦、第一次找到工作的喜悦……”最重要的是,他和女朋友一起在八里村生活了8年,也是在狭小的20来平方米的小房子里,他们收获了爱情,而且有了自己的孩子。今年下半年,他们按揭的房子,也要交付使用,但还是割舍不下。
“在村子里住着的,有很多刚刚毕业的年轻恋人,合住基本上是司空见惯的了,一个年轻人,一个年轻的心,背井离乡来到西安,孤独成了他们的心头大患。”
如今的东八里村,不再有年轻的恋人手拉手地进进出出。回忆起来,有受访者泪水湿了眼睛。“那时,我们都很年轻,爱得单纯而火热,谁也没有去考虑世俗的约束,最美好的爱情,最美好的时光,留在了这里。”
飘在都市里的梦想
“如果那天没出东南门口,我不会发现我难受,熟悉的沙坡,就这样被迁走……”这是去年流行在西安某高校 BBS 上的沙坡村改造版《十年》,改编歌词中带着些许忧伤,寄托了淡淡的留恋。在村内店铺持续几日繁华热闹的“拆迁前大甩卖”后,村子归于落寞和荒凉,只留下推土机的声音和拆迁施工的忙乱情景。
这仅是西安市城中村改造中的一幕。近几年,西安市大规模的进行城中村改造和棚户区的改造。其实,无论是大都市还是小城镇都会存在着城中村,在城市化进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城中村问题的制约,因而,改造城中村便成了一道绕不开的坎。目前,西安市的“城中村”拆迁改造工作正稳步有序、和谐安定地进行着,这是政府的有效推动,也是村民理智配合的结果。但城中村的消失,对于外来务工人员和刚毕业的大学生,却面临着无处租房的困境。
“我们像飞来飞去的候鸟始终找不到自己的家。”24岁的姚祥和一名室友,挤在城中村一间只有十几平方米的民房中,高低床、水泥地,袜子的臭味弥漫着,隔壁居住着一对农民工夫妇。来自汉中洋县的姚祥,毕业以后,在西安找到了一份纯净水机售后服务的工作,月收入1500元。“抽烟6元、早餐1.5元、车费4元、午餐8元、晚餐6元,我一个月至少需要700元生活费,再缴150元房租,剩不下多少钱”。
姚祥说,2009年7月他从西安一民办大学毕业后,先和宿舍二个同学租住在城南沙井村一处15平方米左右的民房里,租金每月180元,加上水电费一个月大概200元。他毕业后先找到工作,当时每个月有1000多元的收入,但其他两个同学都未找到工作,房租一直由他代交,还要负担两同学的生活,每月工资所剩无几。2009年12月份,他搬到了西八里村,和一个老乡合租。但没过几个月,老乡有了女朋友,2010年3月份,他不得已又搬到了甘家寨,一个人租住了10平方米的单间。刚刚适应了环境,不久该村子又面临拆迁,2010年11月份,他又迁居至鱼化寨的河东村一间15平方米的民房里,但相比2009年7月在沙井村时,同样的面积房租却要300元/月。“我也想租单元房,可收入达不到。”姚祥说,今年春节父母来西安看他时,看到他住的房子很心酸。但如果这边再拆迁,他真不知到哪去租住了。
西安东郊的田家湾、长乐坡、等驾坡村等地是目前西安为数不多的城中村,居住的也多是来西安打工的外地务工者。但是,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这些遗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城中村也将面临拆迁的命运。收起行囊我们将何处筑巢
“要订房就尽快,现在找房子的人多得很。”6月1日上午11时,记者在西安鱼化寨河东村询问出租房时,一房东说,附近几个村子正在拆迁,现在租客“井喷”,根本不愁房子租不出去。
“关键是没有房子了,二环以内的城中村基本没有了,学生、农民工、外来工等租房者都朝三环附近的城中村聚集。”河东村另外一位房东刘女士说,对于很多收入在1000元左右的打工者来说,每月二三百元的房租很难承受,让他们花1000元去租单元房显然不现实。而且随着大量城中村拆迁,被拆迁人过渡期内除了极少数投亲靠友,大多数还得租房居住,因此也大量涌入现存的城中村,造成了“一房难求”的现状。
记者了解到,2009年初,西安有240多万流动人口居住在城中村,随着城中村改造进程加快,外来务工人员租房问题日益凸现。西安市2010年常住人口为894.45万人,其中户籍人口782.90万人,居住半年以上外来人口111.55万人。而在中心主城区,2010年常住人口为525.42万人,其中户籍人口430.59万人,居住半年以上外来人口94.83万人。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中村改造不断推进,原来那些条件虽然简陋甚至艰苦的城中村民房等出租房屋正在逐渐消失,外来人口的住房问题更加突出。
近年来,政府及社会各界人士也在不断努力,为这个生活本就没安全感的社会群体提供诸如保障房、经济适用房等住房选择,但由于经济、政策等条件限制,这些政策只局限于具有本市户口的人群。
外来打工者希望政府能出台更多的政策,在努力降低房价的同时,也抑制房屋租金的上涨,还希望由政府牵头推出更多可供出租的廉价房源,解决创业者的住房难题。“几百元的公寓最适合我们,希望政府规划建设一些廉租公寓解决我们的困难,只有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我们才能努力工作,创造更多的价值。”□文/图本报记者杨立
随着西安城市的快速发展,城中村的生存、环境及管理等均显得与城市格格不入。2002年,西安市城中村改造项目正式启动。自此,这场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的民生工程便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西安市政府2005年8月5日下发文件将加快城中村改造工作的意义提升为“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和人居环境,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在西安,由于有外来务工人员和高校毕业生的双重推动,租房市场异常火爆,直至出现一房难求的局面。同时由于城中村改造步伐的加快,原来相对便宜的住房,数量迅速减少,乃至消失,这就使租金随行就市水涨船高,大大增加了租房者的负担。另一方面,不少村民在城中村改造过后,得到三到五套住房赔偿,除自住以外,其他房源都在闲置。于是一对矛盾随之而出:一边是夹心层住房的焦虑,一边是社会资源的闲置。
今年陕西两会期间,陕西省政协委员吕桦提出,西安市城中村大部分将拆迁改造,导致房租大幅度上涨,成为困扰大学毕业生在西安发展的一个难题,政府应考虑在大学毕业生就业较多的区域内,规划建设大学毕业生租赁公寓,租金不高于市场同期租金的60%,差额部分由同级财政补贴。他期待以此留住“西漂族”。
正在消失的“十大名村”
小寨、边家村、乐居场、沙井村……随着西安城中村改造的加快,许多曾出现在人们记忆中熟悉的街名地名都即将不复存在,但对于那些曾经在这里生活过的人来说,这一切依然清晰。
“城中村虽窄小、杂乱、拥挤,日子倒踏实,有人气。”在网友这则帖子中,列举的“十大名村”为:沙坡-黄甫庄、沙井村-甘家寨、八里村、瓦胡同村、鱼化寨、边家村、北山门-南山门、吉祥村、乐居场、杨家村。“榜单”中的杨家村、八里村因地处小寨、毗邻高校而入围。在网友眼中,这两个村庄到处都是美丽的女生、帅气的男孩和沿街的商贩。乐居场也因地处西安交大的西边,而榜上有名。“早些时候和东关南街连成一片的,小商小贩很多,煞是热闹,后来虽然被咸宁路分开了,依然热闹。这里的房租很便宜,几十平方米、铺着地砖的一间民房,里面有桌、有床、有凳子,一个月才百十块钱。”
网友“听风吹过”写道,“皇甫庄一年多的城中村生活留下太多的回忆太多的遗憾太多的往事和感慨。去年‘五一’回西安,又和同学去了皇甫庄曾经住过的院子看了看,竟然有种影视剧里那种寻旧不遇的伤感,晚上和同学喝几杯就醉了。”
边家村在“西安十大名村”里“可谓是个老牌的村子”。在这里很多房客和房东都成了朋友,走出去的人多了,也有经常回来看的。
除十大村外,记者在网上看到一位网友发帖称城中村有“五大爽”:“住城中村上班近,溜溜达达不挤公交,爽!晚上村里逛夜市,喝啤酒吃烤肉,爽!夏天晚上睡楼顶,风大凉快没蚊子,爽!楼下都是卖饭的,一个电话送上来,爽!村里上网真便宜,全楼只拉一根线,爽!”
如今西安十大名村中,有一些现在已被列为西安市城区旧村改造试点村,有的已经消失退出历史舞台,成为人们记忆停泊的码头,恋旧的情感在心底沉淀发酵……
今年回迁18个村
“今儿个搬走了,啥时候才能搬回来啊?”面临搬迁,东八里村88岁的范奶奶一个劲地问。而他儿子也是满脸的不情愿,“现在咱是房东,每一月收几千元的房租,一家人就靠这吃饭呢,以后住小区咱成了业主,不但收不了房费,还要给人家交物业管理费呢。”
城中村改造是西安推进国际化大都市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必由之路。但对于西漂一族造成租房的不便,对搬迁的村民缺乏归属感,或许是暂时的阵痛。
有专家分析认为,拆迁村民归属感不强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一是房租收入大大减少。二是城中村村民生活习惯难以改变。三是居民的优越感和村民的自卑感共存。刚搬入新社区的城中村村民,处于一个比较尴尬和困惑的境地,既拥有城里人新身份的骄傲,却与“真正的城里人”相比还拥有着潜在的自卑感。长此以往,新建立起的优越感也会随着孤独生活的延续而消失。
近日,记者从西安市城改办了解到,2012年,西安市城中村改造工作将以回迁安置为重点,全年确保完成18个整村的回迁安置工作,确保安置房新开工面积180万平方米,确保完成城市主要节点17个村的整村拆除工作,确保归集城中村改造专项资金2.25亿元,完成项目总投资50亿元。
作为西安市城改工作重点的二环路以内的72个行政村,目前已有62个完成整村拆除工作。截至2011年底,全市共有326个城中村,现已累计完成133个整村拆除工作,全市城中村改造安置房累计开工面积1426.1万平方米,已累计完成63个村的回迁安置工作,涉及约3.68万户、12.8万人、623.2万平方米。
3.4万套公租房缓解租房难
据2012年2月22日人民网报道:为解决城市“夹心层”的住房困难问题,西安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今年拟将1万套社会闲置房源,纳入到公租房范围,并以低于市场价方式交付到保障性住房受益对象手中。
对此,著名时事评论员雷钟哲评价说,在西安,由于有外来务工人员和高校毕业生的双重推动,租房市场异常火爆,直至出现一房难求的局面。同时由于城中村改造步伐的加快,原来相对便宜的住房,数量迅速减少,乃至消失,这就使租金随行就市水涨船高,大大增加了租房者的负担。另一方面,不少村民在城中村改造过后,得到三到五套住房赔偿,除自住以外,其他房源都在闲置。于是一对矛盾随之而出:一边是夹心层住房的焦虑,一边是社会资源的闲置。
基于这种状况,西安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及时调整计划,把1万多套社会空置房源,以市场价格长期租赁过来,再以低价出租给公租房受益对象,中间差价由政府财政负担。如此一来,连同计划开工建设的房子,纳入公租房供应渠道的房源,总量就有了大幅增长,达到了34000多套。
这样做,利好是显而易见的。一是解决了进城务工人员和大学毕业生的住房急需,让他们以优惠的价格获得生存的保障。二是拉低了市场租房价格,使其处于一个相对合理的价位,也就间接保护了租房者的利益。三是增加了城市的“温度”,让外来打工者感受到城市的温情。当然,这也是对国家调控房价的宏观政策,一种积极主动的落实。
建房贴钱让“西漂”安居乐业
“城中村的大规模拆迁改造,造成了很多‘西漂一族’居无定所,流离颠沛,一些有才能的学生迫于居住条件和生活压力,不得不离开西安,这对西安的发展是很不利的。”今年陕西省两会期间,陕西省政协委员吕桦提出,西安市未来的发展目标是成为国际化大都市,形成西部重要的产业中心,而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支持。陕西是教育大省,2011年陕西省高校应届毕业生约有28.8万人,政府若能创造适应人才成长的环境,利用好西安市优质的教育资源,必将吸引众多西安及外地的高校毕业生等高素质人才来西安就业,对于促进西安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吕桦建议,政府可以在高新技术开发区、曲江开发区、经开区、浐灞开发区和西咸新区等大学毕业生相对集中的区域,新建或者收购房源,建设大学生租赁公寓作为解决新就业毕业生住房的一个临时性措施,租赁期3-5年为宜,租金不高于市场同期租金的60%,差额部分由同级财政补贴。同时,吕桦建议应建立公开透明的租赁申请制度。以用人单位集中申报为主,区域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审核,优先向满足西安市发展规划重点扶持的产业毕业生倾斜,向重点引进专业的人员倾斜。他期望以此留住“西漂族”,同时缓解城中村拆迁改造造成进城打工者和大学毕业生租房难的压力。
5月19日,随着东八里地区综合改造项目正式启动,又一个“西漂一族”栖身的“城中村”即将消失于人们的视线……- 热点资讯
- 2025-08-25迎开学!西安这些新学校即将亮相
- 2025-09-11公租房报名!西安市住建局最新通知
- 2025-08-26滨江翡翠城 | 117㎡四室端厅享豪宅体验,新品样板间全城绽放!
- 2025-08-18我市扎实推进“保交楼 保回迁”各项工作
- 2025-08-20深化建筑业改革 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