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36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 从全国第6升至第4
中共中央、国务院18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胡锦涛、习近平、温家宝、李克强、刘云山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习近平主持大会。温家宝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大会上讲话。李克强宣读奖励决定。
上午10时,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宣布大会开始。国家主席胡锦涛向获得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郑哲敏,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小谟颁发奖励证书。随后,胡锦涛、习近平等向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的代表颁奖。
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授奖330个项目和7位科技专家。
人物档案
郑哲敏
师从“两钱” 为武器设计提供力学基础
郑哲敏是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还是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他是中国爆炸力学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也是中国力学学科建设发展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
师从“两钱”结缘力学辗转归国效力
郑哲敏院士早年求学、工作以及与力学结缘、从美国辗转欧洲回国效力的经历,和享誉海内外的中国现代科技界科学大家“三钱”中的两钱——钱学森、钱伟长都有不解之缘。
1943年,郑哲敏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电机系,次年转入机械系。1946年,郑哲敏所在的工学院回到北京清华园。同年,钱伟长从美国回国到清华大学任教,在他的课上,大四的郑哲敏首次接触到弹性力学、流体力学等近代力学理论,钱伟长严密而生动的理论分析引起了郑哲敏的极大兴趣。1947年毕业后,郑哲敏留在清华大学做钱伟长教授的助教。
1948年4月,在钱伟长等人推荐下,郑哲敏获准入学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并于一年后成为钱学森的博士研究生。1954年9月,郑哲敏从纽约乘船离美,辗转欧洲,于次年2月回到祖国后进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力学研究室工作,随后参加钱学森创建中科院力学研究所的工作。
1956年1月,郑哲敏成为力学所的首批科技人员之一,任弹性力学组组长。同年,他还作为助手参加了钱学森主持的12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中全国力学学科规划的制订。后来在钱学森指导下,郑哲敏建立起爆炸力学学科,这一切,深深影响到郑哲敏的研究方向和治学风格。1984年2月,郑哲敏还接过钱学森的接力棒,出任中科院力学所第二任所长。
奠基爆炸力学引领中国力学发展
郑哲敏科研生涯的最早期主要从事热弹性力学和水弹性力学的研究,回国后曾根据国家的需要从事地震响应、水轮机叶型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后来因为国家科研布局调整,郑哲敏选择高速高压塑性动力学研究方向,并于很短时间内在爆炸成形方面取得完整、深入的研究成果,从而拉开爆炸力学研究的序幕。
科研需要耐心倡导“自由探索”
当前中国科技发展水平虽然有很大进步,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不小差距。郑哲敏认为,学术界浮躁的风气是制约发展的重要原因。“科研需要耐心。现在,一些人都急于求成,沉不下心来坐冷板凳,这样做出的也最多是中等成果,很难有出色的、有重大影响的成果。有的人急于要实效,不重视基础理论研究,最终会极大地制约整体科技的发展。”
在郑哲敏眼里,现代科学精神的精髓就是古希腊时代传承下来的“自由探索”的精神。纵观中国自身的历史发展和文化传承,“自由探索”精神相对薄弱,这也是造成中国科学创新不足的核心问题。
郑哲敏指出,中国当下的青年科研人员压力特别是政策压力很大,现在各种评奖评审、项目申请等,“把人搞得很浮躁,东迎西迎,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年轻人急功近利、不能沉下心来,必然影响到他们开展科学研究和从事科研的决心。他呼吁尽快给青年科研人员减压,把他们从烦躁、浮躁的“包围圈”中解放出来。
王小谟
中国“预警机之父”的“雷达人生”
他提出中国预警机技术发展路线图、主持研制出中国第一代机载预警系统;他笑言自己是工程师,致力于将工程中的复杂问题简单化;他先后培养出18位中国预警机系统或雷达系统总设计师……
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雷达专家、中国预警机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王小谟。1
担当:中国预警机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2009年10月1日,新中国60周年国庆阅兵式上,由王小谟主导研制的预警机作为领航机型,引领机群,米秒不差飞过天安门广场,中国预警机首次完美亮相。看台上的王小谟潸然泪下,这也是预警机研制以来,人们第一次看到他流泪。
[!--empirenews.page--]
拥有预警机是中国几代人的期望。早在上世纪70年代,中国就曾经启动预警机的研制,但终因当时国力有限和技术基础薄弱,未能成功。
上世纪80年代,王小谟对机载预警雷达规划、实施关键技术攻关,并逐步突破了机载雷达的关键技术。为加快预警机研制,中国开展预警机对外合作,作为中方技术总负责人,王小谟坚决要求中方主导研制方案,并在国内同步研制,为后来的自主研制打下坚实基础。
就在外国合作方单方面撕毁合同、中国预警机事业将被扼杀在摇篮里时,中国决定自主研制预警机。王小谟临危受命,担纲国产预警机研制工作,为培养中国预警机事业后续力量,他选用年轻人担任总设计师,自己担任预警机研制工程总顾问,全面指导和帮助总师系统对型号技术方案的确定和工程设计。
十年磨一剑,中国自主研制成功空警2000、空警200两型预警机,创造出世界预警机发展史上9个第一,突破100余项关键技术,累计获得重大专利近30项,在众多关键技术指标上超过世界上最先进的预警机主流机型,是世界上看得最远、功能最多、系统集成最复杂的机载信息化武器装备之一,美国智库评价比美E-3C和E-2C预警机整整领先一代。
创新:将数字阵列雷达技术应用于预警机
早在投身预警机事业之初,王小谟就意识到中国疆域广大,除装备大型预警机外,还应形成中国自己的预警机装备系列。
2006年,在工程研制的关键时刻,王小谟在外场遭遇车祸,腿骨严重骨折,不久又被诊断出身患淋巴癌。但王小谟依然镇静平和,依然牵挂着预警机事业,即使躺在病床上输着液,他也要把设计师请来面对面探讨交流,病情稍有好转,他就赶赴热火朝天的试验现场。
创新的脚步永不停顿,王小谟随后又将目光聚焦在全数字阵列雷达技术上。
这是世界上首次将数字阵列雷达技术应用于预警机,标志着中国预警机的主要技术将从国际先进提升到国际领先水平。
生活:工作之余演绎多彩人生
在繁重的工作之余,他常常去游泳、登山,并把游泳、登山作为锻炼身体的好方式,作为放松心情、调剂精神的手段。
王小谟回忆说,当年在大学校园里,他就是文体活动的积极分子,组织有一个京剧社,还参加了摩托队。
现如今,王小谟仍是京剧梅派票友,京剧和胡琴依然是他业余生活的良伴,60多年的沉淀与积累,他能把那京腔京韵唱得悠扬婉转,把胡琴拉得如泣如诉……他曾经在单位的联欢会上为一位京剧表演艺术家拉琴伴奏,一曲《苏三起解》《杨门女将》,曲牌正宗、演奏老到,赢得满堂喝彩。
获奖特点
项目完成人平均年龄47岁
中青年和“海归”人才挑起创新大梁
[!--empirenews.page--]
今年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项目完成人平均年龄47岁,中青年人才和海外归国人才正在挑起创新“大梁”。
据介绍,在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完成人中,35岁以下的约占10.8%,36岁至55岁约占75.5%,56岁以上约占13.6%,45岁以下中青年科研人员比例达44.2%,完成人梯次和年龄结构更加优化。
此外,在自然科学奖第一完成人中,海外归国人员比例达到56.1%,成为科技创新主要力量之一。
企业逐渐成为自主创新主体
凭借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复杂难处理镍钴资源高效利用关键技术,金川集团和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18日喜获2012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长期以来,经济与科技“两张皮”是阻碍中国经济依靠创新驱动的痼疾。一方面企业自身没有强大的研发队伍,难以高效组织集成开发。另一方面企业习惯于引进国外高新技术。
为扭转这种局面,建设创新型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研发经费要占GDP2.2%的目标。此外,大中型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要从目前的约1%提高到1.5%。
陕西成果
36项科技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
陕西获奖总数从全国第6升至第4
昨日,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召开,由我省单位主持和参与完成的36项优秀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获奖总数从去年的全国第6位上升至全国第4位。
据了解,在今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空缺的情况下,我省单位主持完成的18个获奖项目中,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安芷生院士主持完成的“黄土和粉尘等气溶胶的理化特征、形成过程与气候环境变化”等4个项目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西安交通大学贺浪冲教授主持完成的“细胞膜色谱技术及其在中药筛选中的应用”等7个项目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第四军医大学药立波教授主持完成的“肿瘤分子生物治疗新靶位、新策略、新药物的研究和临床应用”等7个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另外,我省单位参与完成的项目数量是历年来最多的,也达到了18项。
- 热点资讯
- 2025-06-20西安楼市新政:优先供应“好房子”地块
- 2025-06-30央行:加大存量商品房和存量土地盘活力度,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
- 2025-06-30倪虹在北京调研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
- 2025-07-04幸福林带迎来巨擘联袂!金茂联合贝好家,引领城东人居变革
- 2025-07-02关于发布星悦居(高新上林东苑)保障性租赁住房房源的通告
- 1中办、国办: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引导支持社会力量运营长期租赁住房
- 2曲江新区:融合创新推动文旅产业蓬勃发展
- 3越秀西安 | 94亩,越秀携手高科落子沣东高新科创融合区,领袖西安第六盘
- 4越秀西安 | 三代同堂换房记:从蜗居高新到143㎡四代洋房,我们等了十年!
- 5引爆五一!实景美学样板间开放的背后,看紫雲境如何重构主城生活标准
- 6央行上海总部:2025年一季度长三角地区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增加2528亿元
- 7加速建设!一批安置房、酒店迎来新进展
- 8核心区域改善盘托举市场“点状回升”,3月平均去化率达45%
- 9西安楼市新政:优先供应“好房子”地块
- 10中铁置业重磅出手,10.3亿元拿下曲江压轴低密热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