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房产网 > 新闻中心 > 地市要闻

西安道路改造树木移栽三问 移树能否公开征取市民的意见

2013年03月25日 07:23   来源:华商报

一部分法桐被移至西安汉城湖公园旁边

  那些在夏日为我们遮过阴、避过暑的行道树,不见了;那些在马路边为我们挡过尾气的行道树,移走了;那些老西安记忆中,一个人都抱不住的大树,被伐了……

  取代了它们的,是不时扬起的尘土,是围着半条马路的围挡。

  树去哪了?还会迁移回来吗?成活率能保证吗?什么时候能再看到大树成荫?关于这些树,我们有太多的疑问……

  1问移栽树木

  80%成活非移不可吗?

  专家建议:行道树可改造为道路分车岛、分车带

  大量树木被迁移,相关林业专家表示,树木平均每迁移一次就有高达20%的死亡率。也就是说,平均每迁移10棵树,只有8棵能存活。

  数据

  去年初到现在西安移树不少于3000棵

  俗话说“人挪活,树挪死”,据西安市容园林局一工作人员介绍,西安移栽树木的成活率在全国范围内是比较高的,但即使如此,树木每被挖掘移栽一次,平均死亡率仍达到20%。

  “如果一棵树从路边挖起来移植到苗圃中,经专业护理照看,成活率在80%左右,但移植到苗圃中的树木基本都是‘暂住’,随时会被再次移植到需要的路段,这期间还有20%的死亡率。”这位工作人员表示:“如果技术不先进,照看不到位,有些树种二次移栽后成活率仅10%。”

  据不完全统计,从去年初到现在,西安市为各种市政工程、修建地铁迁移直径15厘米以上树木不少于3000棵,按照目前树木迁移成活率最高计算,也将有40%的树木即1200棵会在迁移过程中死掉。而一棵直径15cm的树从定株到长大,少的需要10年,多则需要20多年。

  《西安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规定,经批准砍伐国家所有和单位所有树木的,应按“伐一栽三”的原则予以补栽,原地无法补栽的,应交纳补栽树木所需费用,市容园林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补偿。

  专家诊树

  树木移栽一次就像人做了次大手术

  西安市园林专家、西安市绿化委员会原办公室主任田文杰说,假如移栽一棵100岁以上的古树,常常在一两年前就要开始做准备。“第一年,先将一侧挖开断根,填上新土,等待其萌发一些小根,新萌发的小根生命力旺盛,有利于树的成活。第二年,再将另一侧断根,第三年再移植。”他认为,无论是古树还是普通的行道树,移栽一次,就像人要做一次大手术,事前要精心准备,事后得悉心照料。一般情况下,移栽的树木胸径最好不要超过20厘米,否则成本高、成活率差。

  “最好在秋季落叶后到初冬前移栽,这时树叶已经掉光,树木所需养分减少,而地温还较高,利于生根,换个地方适应能力较强。”田文杰说。但现在往往由于工期紧张等因素,并不能保证所有要移栽的树木都在最合适的时节得到移栽。

  过往经验

  改造前的西大街行道树现在为车流隔离带

  大型市政工程,在开工前对树木的安置还有没有更好的方式?据了解,南京在修建地铁时也涉及到要迁移树木,但最终经过与市民的评估协商,不但减少了移树数量,还缩小了个别地铁站点,为保护树让出空间。

  这样的例子在西安也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园林系讲师李莉华说,西门外就是对道路进行特殊处理,比如一棵名木古树在规划的道路中间,可以设立分车岛、分车带。

  记者了解到,西大街四车道改成六车道后,原本的行道树依然存在,成了快车道和慢车道的绿化隔离带,既美观,又能起到分流效果,最重要的是还不用砍树。

  2问环城南路

  大树成荫何时再现?

  新移栽小树,最快五年再见树荫。重现大树,则要等四五十年

  日前,环城南路的改造,致使1008棵树移走或因病虫害被砍伐,其中大树众多。那么,移走的大树还会回迁吗?答案是:多数不会。如果环城路再见树荫,最快要五年。如果想再见参天大树遮天蔽日,要等四五十年。

  市民感慨

  “大树没了,我们的‘舞台’丢了!”

  3月21日上午11时,建国门环城公园内,60岁的李先生坐在石凳上边拉二胡,边跟旁边一位70多岁的老先生聊天。

  提起环城南路上大树被移的事,李先生将二胡往石凳上一放,边说边比划:“原来建国门到含光门这一带,全是大树,有的一个人都抱不住,现在很多都被伐了。”

  李先生家住和平门附近的长胜街。“我十几岁的时候,有些树就在这儿呢,到现在都四五十年了。一到夏天,和平门西边护城河南岸那一块树荫下,从早到晚都是人,唱秦腔的、唱豫剧的、唱歌的、跳舞的、打拳的,有时几百人都不止。我就一直在那儿学唱秦腔,都十几年了。”“大树没了,我们的‘舞台’丢了!”护城河南岸还在围挡施工,他和很多中老年人一样,将活动的地儿挪到了环城公园内,但是环城公园里有草坪和灌木,人只能在空地上活动,“地方太小了,人散不开,一到下午四五点简直是人挤人呢。现在天气还不热,到了夏天可咋办呀。”李先生很无奈。

  何时绿化

  一般在道路修好后20天左右完成

  环城南路将来会绿化成什么样子?据西安市市容园林局绿化处介绍,目前绿化方案还没有定,要等到道路改造大体成形后,才会根据道路留出的空间制定绿化方案、论证,再进行招投标。因为移栽大树成本高,而且成活率低,一来一回成活率只有60%。将来,环城路上大多会重新种植上新的树苗,直径一般在15—20厘米。

  根据《西安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规定,建设工程绿化项目的完成时间,不得迟于建设工程投入使用的第一个绿化季节。记者注意到,环城南路改造工程公示的完成时间为今年9月25日,也就是说,到明年的夏季之前(绿化季节通常指每年的11月份至次年的5月份)完成绿化。绿化处介绍,季节适宜的话,他们一般在道路修好之后20天左右完成绿化,新栽的树种主要是与城墙相得益彰的国槐和遮阴效果较好的法国梧桐。

  据记者此前在环城南路测量,被砍伐的大树,直径大的70厘米左右,其他大多数在35厘米到55厘米间,当时林业专家判断这些树的树龄至少在15-40年之间。将要栽植的小树苗,何时才能长成大树?绿化处表示,环城南路最快也要5年时间才能形成树荫,如果长成70厘米直径的大树,大概要四五十年时间。

  听到这样的消息,李先生伤感地对着旁边的老先生说:“到时候,我都没了。还别说你,你也没了……”

  3问 树是公共财产

  移树能否公开征意见?

  移伐方案目前不邀请市民参与,移伐结束也不告知周边居民一个月没回家,再回家时,西安市民郭女士却怀疑自己走错了路。

  仔细一看,原来家门前行道树全被移除,所以自己才会产生怀疑。看着光秃秃的马路,郭女士失落地说:“这些树长大不容易,而且属于公共财产,移除它们,难道不应该征求一下市民意见吗?”

  市民回忆

  以前沿路有树回家感觉像是有人陪

  郭女士住安东街附近,她说家门外附近的大树许多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市政工程围挡。“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难道我走错回家的路了’?”

  “现在每次走在光秃秃的回家路上,心里总是感觉怪,”郭女士说,现在较晚回家,独自走在路上甚至有些害怕,因为以前沿路都有树,“感觉像有人陪着我。”

  3月20日,虽然家门口路上的大杨树已经被砍了两个多月,但提起它们,家住纺织城纺正街的常女士仍不免唏嘘。

  “1976年,我到纺织城上班,这些树当时已在纺正街上了,30多年来,从小树苗长成大树,夏天绿树成荫,环境很美。”常女士说。两个月前,突然开始砍树,说是为了拓宽路。“非要把这些杨树都砍掉吗?看着工人砍树,心疼。”

  同住纺正街的杨先生说:“这些树已经不单纯是树,它们是我们的邻居,跟住在这条街上的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说,“我们不反对城市建设,但在伐树之前,是不是要征求下附近居民的意见?”

  “树木应该属于社会公共财产,养护它们,花的都是纳税人的钱,对他们进行处置时,应让市民有知情权。”郭女士提出,现在哪条路要修,修多长时间,市政部门都有公示,“移树也应该这样。”

  园林部门

  移树不告知周边居民但经过严格审批

  西安市砍伐或移植树木,告知市民吗?近日,记者采访了西安市容园林局相关负责人。该负责人介绍,目前,移、伐树木方案的制定,由政府部门内部进行,不邀请市民参与,迁移树木工程开始后,也不会告知周边居民。

  该负责人说,修地铁、大的道路拓宽需大规模移树的,经市政府批准不得以迁移之外,园林部门是最不愿意移树木的。移树除了严格的审批外,市政工程开建前,方案评审中,园林、规划等部门都要参与。他介绍,行道树是西安市容的重要景观,禁止擅自砍伐或移植树木、绿篱,因建设需砍伐或移植,也有严格程序。

  首先,对新城、碑林、莲湖、雁塔、灞桥、未央等城六区严格控制,这些区域砍伐或移植行道树,都得由所在区的园林部门签署意见,报市市容园林局批准。

  其次,对数量也有明确限制,如一次在一处砍伐或移植乔木(40厘米以内)50棵以下,需由区县市容园林局审批,报市市容园林局批准;50棵以上就得由市市容园林局审核,报市政府批准。审批通过后,还要现场判断树木是移植,还是砍伐。

  外地做法

  南京:移树前先公示杭州:能不移就不移

  目前,全国各城市建设进程都在加快,也会涉及到砍伐、移栽行道树的情况,如何更好地保护行道树,减少移栽量和多次移栽的死亡率,国内多市给出了借鉴。

  南京市规定,城建中需要迁移树木数量较多的,要先公示,公众意见较大,原则上不予批准。该市有个“绿评”小组,由园林、建筑、交通等方面专家,以及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民代表等共同组成。所有涉及大量移树的城建工程,都要经该小组评估,只有通过评估,移树方案才能通过,工程方可动工。

  杭州市在城建中,秉持能不移树就不移树的原则。如果实在需要移,则会给每棵被移树做“身份证”,清楚公示树种名称、曾经落户处、未来“家”的地址。

  《北京市绿化条例》则规定确实需要移树的,要办理移植许可证,且许可证会在移植现场公示,接受公众监督。

  山东省规定,凡涉及规格较大移植行道树的工程,应主动提出避让和保护方案,并与主体方案共同报批。且移树行政审批前,必须公示,广泛征求公众意见。

  建议

  树和人一样都需要被尊重

  同为生命体,大树和我们一样,都需要被尊重。专家建议,政府和市民共同行动起来,为大树编织一张绿色的保护网。

  ■北京秦中律师事务所执业律师贾智敏:

  “迁树先征询市民意见,再进入决策程序”

  城市树木属于公共财产,因此公众对“迁树”享有知情权。国务院颁布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指出,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政府信息应当主动公开,“绿化建设也可以借鉴市政道路施工公示,对城市植被的迁移、砍伐需事先告知公众。”

  在修建地铁或城市重大工程建设需要大面积移植树木的,可以将移植评估与工程一道,通过听证会等形式,请市民代表和专家参与发表意见,待统一意见后,再进入决策程序。

  ■长安区市容园林局一负责人:

  “推广绿色台账,让每棵树的去向都清楚”

  要清楚城市里每棵树的去向,也许并不难。去年以来,长安区小景园、西北饭店等地需建设20个公交港湾,据长安区园林局的绿色台账中记录,一共有42棵国槐,9棵樱花,23棵大叶女贞被移植,42棵国槐被移到区市容园林局下属的城镇园林管理所;9棵樱花补栽到广场西路;大叶女贞中,本月有18棵被移到了子午大道附近的苗圃,2棵移到文苑路,2棵到樱花二路,1棵到高阳四路。

  虽然没有为每棵树编号,但台账中记录了每棵树的规格、品种、养护责任单位、原位置和移栽位置等。现在西安搞精细化管理,我们管理树木也该精细化。台账由他们编制格式,下属绿化队在迁移树木后都需上报相关信息,这个工作并不复杂,查起来也很方便。

  ■西安市园林研究所所长助理王芳:

  “市政规划与园林设计应同步进行”

  其实行道树的栽种是需要提前规划的,但园林部门的工作经常是“填空”。市政工程结束后,预留树坑一般是长、宽分别为1米的坑洞,因此不能栽太大的树(20公分以上大树的土球直径至少在1.5米以上),这就限制了后期补栽。有的道路设计不合理,树坑预留长度都不够1米,让园林部门很犯难。

  在法规中,对新建、扩建城市道路的绿地率有明确要求,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得小于40%;城市道路红线(规划道路的路幅边界线)宽度大于50米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30%;红线宽度在45至50米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少于25%;红线宽度小于40米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

  移栽一棵树总要比新栽一棵树的成本大,建议今后城市道路改造中,新建、改建道路的市政规划与园林设计应同步进行,让城市绿化保护不总为建设而“让路”。

  ■市民王女士:

  给树建“身份证”让移伐“有迹可循”

  生活在西安的每个人,都有权知道这些树木去了哪里。市容园林部门应借鉴武汉等城市经验,为树木建立“身份”档案,死的树木也有“身份证”,预防树木被破坏,让移伐“有迹可循”。

  今年我省“两会”期间,陶怡秀等多位省政协委员建议,给西安的树木定制“身份证”,可以用条形码等方式,全程跟进大树的养护、移栽等信息,这样不仅便于树木维护,还能通过“身份证”,确认树木权属。若市民发现砍伐树木等情况,可直接向园林绿化部门报告树木的条码,并通过“身份证”,了解该树去向。

  “树木身份证的成本并不高”,陶怡秀曾称,一维、二维条形码均由塑料制成,每个成本大约10元左右。无线射频电子标签由一个芯片组成,每个成本大约50元左右。

责任编辑:陈琳 张波
声明:凡注明"来源:三秦房产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三秦房产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三秦房产网立场。
热点资讯
2025-06-20西安楼市新政:优先供应“好房子”地块
2025-06-30央行:加大存量商品房和存量土地盘活力度,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
2025-06-30倪虹在北京调研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
2025-07-04幸福林带迎来巨擘联袂!金茂联合贝好家,引领城东人居变革
2025-07-02关于发布星悦居(高新上林东苑)保障性租赁住房房源的通告
热点资讯
  • 本周
  • 本月

更多>>推荐楼盘

[正荣·紫阙台] 17263 城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