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公租房的“凹地效应”值得叫好
日前,央视《新闻联播》报道了西安通过收储社会闲置房源,提供租房补贴等方式,为城市低收入人群解决住房难题的做法。这个做法,赢得了广泛的称赞。(5月6日《西安日报》)
近年来,随着城中村改造步伐的加快,一些拆迁户到手的住房出现了闲置的现象。西安市政府把这些房源收储起来,并与房主一次性签订8到10年合同。其间房主享受免征营业税、中介费等优惠政策。而对这些房子,政府以略低于市场价出租给低收入人群,同时给予租户每月每平方米5元、最多不超过300元的补贴。目前,西安市已经收储了1万套这样的房子,今年还计划再收储2400套房源,作为公租房,让更多的低收入百姓享受到政策的福祉。
政府以较高的价格租进,然后以较低的价格租出,另外再以每平方米5元补贴租户,这种看似“傻气”的举动,却赢来了广泛的赞赏。你赞这是共享改革红利,他夸这是执政为民,总而言之,它给低收入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以大学毕业生小张为例,他每月工资收入1000多元,如果将其中一多半用于租房,生活困窘可想而知。但是享受这项政策以后,扣除政府补贴300元,他每月只需450元就能租到一个像样的房子。
除此之外,我以为这项惠民政策,还有另外两个十分显著的益处。
其一,它有助于遏制房价,是对楼市宏观调控的支持。想想这些年,除了投机投资性购房推高了房价以外,低收入群体的“刚性需求”,也是房价的重要推手。当这些“刚需”能被大量“公租房”、“廉租房”加以稀释的时候,刚需就不会那么急迫。楼市的“野马”也会因失去市场,不再那么狂奔不止了。为什么中央要求各地以近乎“军令状”的形式开工保障房(经适房、廉租房、公租房等)建设,其深意也在于此。
其二,人才流动,也遵循“凹地效应”的原理。所谓“凹地效应”,又称“凹地聚集效应”,是指某个地方因具有某些优势、特点,从而对某些事物产生一种特殊引力,导致这些事物向此聚集。比如投资流向,比如就业岗位,比如宜居环境等等,都有这种“凹地”的效应。凹地的结果,自然是人才的聚集;而人才,又是所有竞争力中的核心,是世间最为宝贵的因素。它能使一个地区或者一座城市,具有海纳百川的大气。显而易见,西安推出的这项政策,就能有效解决“夹心层”的住房困难,让西安成为一座充满温情、引人向往的城市。你看这一项惠民政策的诸多实效,还有吸引留住人才的价值,难道不值得为之叫好吗?
- 热点资讯
- 2025-08-25迎开学!西安这些新学校即将亮相
- 2025-09-11公租房报名!西安市住建局最新通知
- 2025-08-26滨江翡翠城 | 117㎡四室端厅享豪宅体验,新品样板间全城绽放!
- 2025-08-18我市扎实推进“保交楼 保回迁”各项工作
- 2025-08-20深化建筑业改革 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