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市场救市论不断涌现 应该让市场那只手充分伸出来
当前宏观经济增长乏力,房地产“救市论”不断涌现。就房地产市场而言,经过多年调整,供需关系趋于平衡,楼市泡沫正在挤出。在此情况下,应保持定力,不可释放“救市”错误信号,应让房地产市场更多自发调整。
“救市论”从何而来?2014年至今,房地产市场未能从“寒冬”中走出。3月开始,杭州、南京、常州等城市出现房地产项目降价开盘现象,随后蔓延至北京、广州等一线城市。但降价并未换来“走量”,3月以来,多数城市成交量低迷,并达到近几年来低点。
当前房地产市场区域分化现象显著,就“量价齐跌”市场表现而言,不同城市有不同逻辑。一线城市供需仍然失衡,由于房价已背离市场购买力,加之买涨心态作祟,市场对降价并不买账;部分二三线城市供应过剩,消化能力不足,量价均存在下行压力。
房地产市场低迷,不仅会影响到地方政府的土地收入和房地产相关税收,也会“拖累”数十个上下游产业。这就不难理解为何每次楼市低迷之时,地方政府总会产生救市冲动甚至付诸行动。
但这种做法,是否真的利于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从历史经验不难看出,救市政策出台虽然有助于投资需求恢复,但这部分投资恢复带有一定盲目性,既造成供应过剩、风险累积,又进一步强化房地产业“挤出效应”,恶化产业结构。
地方政府救市冲动会获得现实经济形势“支撑”,如宏观经济增长乏力、城镇化进程加速、差别化调控思路明确等。即便如此,有形之手仍然不宜过早伸出。在现阶段,应继续给市场留下自发调整空间。
首先,经过多年调整,房地产市场正出现积极变化:投机投资需求淡出、供需关系趋于平衡。在市场去泡沫的过程中,出现房地产项目降价求生,甚至企业资金链断裂,都是正常现象。何况只有在一个健康市场中,才会出现市场主体的新陈代谢。事实上,在某些过剩区域市场中,即使出手救市,市场恐怕也难有起色。
其次,当前正处于调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关键阶段。作为调结构重要内容,“去房地产化”是必须要实现目标。要想实现“去房地产化”,就必须遏制地方政府救市冲动,给其他产业释放生存空间。因此,从调结构大局来说,必须对实质性救市行为进行遏制。
第三,即使房地产市场出现区域性崩盘,也不会拖垮银行体系。在房地产抵押贷款仅占商业银行总资产两成、总体贷款资质偏好情况下,即使房价出现明显下跌,也难以对现有银行体系带来明显冲击,即现有金融体系对房地产市场下滑有较强承受能力。
市场化和差别化是未来房地产调控思路。在逐渐去除行政手段同时,要允许各地根据自身市场条件进行调整。但在这个过程中,应把握好调整力度和节奏,避免将其演变为调控松绑,要留给市场足够自发调整空间。
- 上一篇:·豪宅市场细化趋势明显 房企突围靠“私人定制”
- 下一篇:·楼市转冷土地市场迅速冰封
- 热点资讯
- 2025-06-20西安楼市新政:优先供应“好房子”地块
- 2025-06-30央行:加大存量商品房和存量土地盘活力度,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
- 2025-06-30倪虹在北京调研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
- 2025-07-04幸福林带迎来巨擘联袂!金茂联合贝好家,引领城东人居变革
- 2025-07-02关于发布星悦居(高新上林东苑)保障性租赁住房房源的通告
- 1中办、国办: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引导支持社会力量运营长期租赁住房
- 2越秀西安 | 94亩,越秀携手高科落子沣东高新科创融合区,领袖西安第六盘
- 3越秀西安 | 三代同堂换房记:从蜗居高新到143㎡四代洋房,我们等了十年!
- 4引爆五一!实景美学样板间开放的背后,看紫雲境如何重构主城生活标准
- 5央行上海总部:2025年一季度长三角地区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增加2528亿元
- 6加速建设!一批安置房、酒店迎来新进展
- 7核心区域改善盘托举市场“点状回升”,3月平均去化率达45%
- 8曲江新区:融合创新推动文旅产业蓬勃发展
- 9中铁置业重磅出手,10.3亿元拿下曲江压轴低密热土
- 10西安楼市新政:优先供应“好房子”地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