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政府救市政策分化:保障自住型需求 稳定楼市是关键
2014年全国房地产市场疲软,信贷结构调整导致房地产信贷紧缩,市场持续下行,因此,在坚持支持自住型需求的基调下,各地采取多项措施,不仅从公积金政策、户籍制度等方面调整以刺激市场,而且从限购、信贷等方面保障自住型需求。
多地放松限购稳定楼市限购政策调整明显分化
2014年6月26日,呼和浩特市发布文件正式取消限购,为全国第一个正式宣布全面取消限购的城市。随后,济南、海口、苏州、武汉等城市也相继宣布放松限购。截至8月26日,全国47个限购城市中,共有26个城市通过官方渠道公布放松限购,10个城市默认取消限购,11个城市目前暂无消息称放松限购。
杭州、宁波、青岛、厦门等城市则实施区域性放松政策,针对城市内部分区域全面取消限购,其他区域仍执行限购政策。而另一类城市则针对不同类型房屋放松限购:苏州、无锡取消90平米以上(含)住房的限购政策,武汉140平以上住房全面放开限购,西安则放宽60平以下的住房和砖混结构的二手住房。坚持保护自住需求仍是此轮调整的基调,但城市在执行层面仍存在不同,各地根据自身库存、去化、市场结构等多方面因素,差别化调整限购政策,以保证楼市稳定发展。
在二三线城市纷纷放开限购的同时,一线城市放松限购传闻一度兴起,但均被当地政府否认。8月13日,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也再次重申坚持限购不放松。因此,在此轮调整中,一线城市受经济、人口、供求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坚持限购不放松的可能性较高。
短期行政手段退出 调控政策格局重构
我国房地产业市场化短短十数年,期间已经历三轮调控,自2010年开始的调控更是直接采取了限购、限贷等行政色彩浓厚的手段。在市场快速发展、居民居住水平普遍较低的时期,使用非市场化手段抑制过快增长的投资需求从而稳定市场发展原本无可厚非,但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尤其在2014年我国经济降速调结构的宏观背景下,房地产调控方式亟需改变。直至2013年3月“国五条”出台,提及房地产调控,限购、限贷便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代表性政策。
进入2014年,原本执行限购的47个城市仅剩十余个城市尚在坚持。在中央分城施策的原则指导下,放宽甚至取消限购的城市数量仍将增加,至今年年末,预计仅一线城市继续坚守限购,其他城市更多将需求释放的决定权交由市场。
与此同时,面对着限购逐渐退出后的楼市,下半年乃至更长时间内我国房地产政策格局将重新构建。
- 热点资讯
- 2025-06-10中办、国办: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引导支持社会力量运营长期租赁住房
- 2025-06-12曲江新区:融合创新推动文旅产业蓬勃发展
- 2025-06-20西安楼市新政:优先供应“好房子”地块
- 2025-06-10楼面价11707元/㎡!绿城竞得奥体核心板块最后1宗住宅用地
- 2025-06-30央行:加大存量商品房和存量土地盘活力度,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