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中优”战略如何实施? 西安这样做
到2020年,在明清历史文化区及隋唐历史文化区内,疏散人口3万人;所有非住宅类房地产项目均不得变更为住宅用地……近期,西安出台了《西安市进一步加强重点历史文化区域管控疏解人口降低密度的规划管理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用地规划管理工作的通知》,5月18日,西安市召开城市规划管理工作新闻发布会,西安市规划局副局长肖青利就如何实施城市“中优”战略进行解读。
明城墙内将不再新增居住用地 坚持“只拆不建、多拆少建、最多拆一建一”
据肖青利介绍,《西安市进一步加强重点历史文化区域管控疏解人口降低密度的规划管理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用地管理、地下空间利用、城市设计及建筑方案审查、规划许可事项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管控要求,管控范围为明清历史文化区及隋唐历史文化区共计约113.06平方公里( 其中,明清历史文化区约21.13平方公里,隋唐历史文化区约91.93平方公里),涉及碑林区、莲湖区、新城区、雁塔区、高新区管委会、曲江管委会、浐灞管委会七个行政区及开发区。
预计至2020年,明清历史文化区及隋唐历史文化区内疏散人口3万人,增加50公顷的绿地、广场及公共服务设施;至2025年,初步形成历史文化底蕴彰显、社会配套设施完善、城市特色突出的历史文化核心区。
“现在明清历史文化区及隋唐历史文化区大概有40多万人口,接下来我们还将会根据城市设计进行调研,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通过棚改等方式,在两年内疏散3万人,增加50公顷绿地。”肖青利说,将严格遵守«西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坚持保老城建新城,坚持“只拆不建、多拆少建、最多拆一建一”,降低重点历史文化区域过密的建筑和人口。以资金换空间、用空间增绿色、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质,平衡全市公共资源布局,引导重点历史文化区域的医院、企事业单位、 大型生产物资专业批发市场外迁。
为降低密度,《意见》明确要求明城墙以内不再新增居住用地,各类以划拨形式供给的教育科研、体育、医疗、办公、文化、农贸市场、文物保护等公共设施及市政基础设施用地,不得变更、兼容其他经营性用地(居住、商业、旅游、娱乐)土地;明清、隋唐历史文化区内分别占地规模7000平方米、10000平方米以下建设项目不得单独建设,此占地规模居住用地只拆不建,优先用于公园绿地、市民健身广场、社会停车场(地下)等公益设施建设;居住用地的容积率上限由最大2.8降至明清历史文化区的1.2、隋唐历史文化区的2.0;商业用地的容积率上限由最大6.5降至清历史文化区的2.0、隋唐历史文化区的3.0。
非住宅类房地产项目 不得变更为住宅用地
为了引导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近日西安市发布了《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用地规划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所有非住宅类房地产项目均不得变更为住宅用地。原通过划拨或协议出让方式取得的城市低效存量土地项目,原则上按规划执行,需要变更土地性质的,按程序报市政府研究。鼓励支持商品住宅用地变更为商业用地用于建设高品质特色酒店。
“所有通过法定发布的城市规划必须严格执行,并作为规划许可和管理工作的执行依据。通过公开出让取得用地的项目,必须严格执行出让合同约定的用地性质及规划条件。”肖青利说,该《通知》以规范规划用地性质变更为重点,明确规定了绿地、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设施如教育、医疗、文体、科研等用地原则不得变更用地性质做房地产开发用途,规范和加强工业、物流仓储等产业用地性质的变更管理。
- 热点资讯
- 2025-06-20西安楼市新政:优先供应“好房子”地块
- 2025-06-30央行:加大存量商品房和存量土地盘活力度,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
- 2025-06-30倪虹在北京调研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
- 2025-07-04幸福林带迎来巨擘联袂!金茂联合贝好家,引领城东人居变革
- 2025-07-02关于发布星悦居(高新上林东苑)保障性租赁住房房源的通告
- 1越秀西安 | 94亩,越秀携手高科落子沣东高新科创融合区,领袖西安第六盘
- 2中办、国办: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引导支持社会力量运营长期租赁住房
- 3越秀西安 | 三代同堂换房记:从蜗居高新到143㎡四代洋房,我们等了十年!
- 4引爆五一!实景美学样板间开放的背后,看紫雲境如何重构主城生活标准
- 5央行上海总部:2025年一季度长三角地区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增加2528亿元
- 6加速建设!一批安置房、酒店迎来新进展
- 7核心区域改善盘托举市场“点状回升”,3月平均去化率达45%
- 8曲江新区:融合创新推动文旅产业蓬勃发展
- 9中铁置业重磅出手,10.3亿元拿下曲江压轴低密热土
- 10西安楼市新政:优先供应“好房子”地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