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农历七月初七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七桥节”、“女儿节”或“七夕情人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 七夕关注女性的心理和身体,主要强调“乞巧”,女子希望自己能够心灵手巧。冯骥才说,七夕节是一个以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爱情为主题,以女性为主角的节日。按照民间传说,牛郎和织女都是“已婚人士”,而且还有了孩子,七夕节表达的是已婚男女之间“不离不弃”、“白头偕老”、“忠贞不渝”的一种情感,恪守的是双方对爱的承诺,不是表达婚前情人或恋人的情感,这是在不同人生阶段的两种感情。而在今人的演绎下,七夕节渐渐变成了所谓的情人节。
诗词赏析
(唐)白居易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我们常说西方人的结婚,是个人的权利;传统中国人的结婚,更像是对家庭的一种义务。中国人自古重视亲情超过了爱情,七夕节缺火,缺乏西方式的激情。人们常在追忆牛郎织女式的爱情中,表达的是“只羡鸳鸯不羡仙”的情感理想,而真实的状态和心理底线却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爱情在长相厮守中转化成血融于水似的亲情,可以磨,可以熬,经得起各式各样的折腾,这似乎与农耕社会中人们靠天吃饭的达人知命的心态一致。在人们的心目中,爱情变成亲情不是对爱情的否定,而是对爱情的升华。理想性的爱情形态,比如传说中的“牛郎织女”、虚构文学中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以及现实生活中的“陆游与唐婉”,常常被民间所述说。七夕节,无疑给了传统的中国闺秀们集体表达情感与自我表现的机会,各种繁复的民俗仪式更是把中国式的情感观给表现了出来。
责任编辑:三秦房产网
声明:凡注明"来源:三秦房产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三秦房产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三秦房产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