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未涨船怎么高--2004深圳地产“薪情”告白
●调查显示,深圳房地产行业薪酬水平虽居高不下,但从业人员满意度不高
●人力资源专家、部分发展商认为,深圳人才生产力下降,输出人才质量不如往年
●深圳各房地产企业性质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完善的企业薪酬体系同“高薪”之间的较量将持续
●目前对地产人吸引力最大的房企中,万科、金地、中海、招商、卓越被提及率最高
编辑人语
许多年前,“编辑部”里的李东宝说:“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一句话让众多初涉市场经济的人们开始理直气壮地凭自己的能力追求财富。
今天,在充分市场化运作的深圳房地产市场,在同样市场化的房地产人才市场中,这句话被改编为,“高薪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比较高的薪水是万万不能的。”今年年初,国内多家机构新出炉的地产人力资源报告,包括本报地产新闻部“星期三地产”日前进行的“地产职业经理人薪情”调查都显示:地产人跳槽,虽然对收入不满不是最主要原因,但是位于首位的“个人发展”因素最终目的也是实现高收入。
2004薪情几何?是深圳房地产界每一位从业人员都关心的话题,在私下交流之中提及率是最高的。是否深圳房地产从业人员收入最高?在哪家房地产企业收入最高?哪家房地产企业对人才吸引力最大?房企薪酬体系能否透明化……
2004年已经走过1/3,深圳房地产企业人士变动的高峰期已经度过。虽然到现在还没有重量级人物更换名片,但是位于中层的职业经理人一如往年已经频频换位,中基层员工更是充分“换血”完毕,从这些变化之中我们也只能依稀看到以上问题答案的背影。
薪情:水未涨船怎么高
“高位平稳发展,收入增幅越来越小,收入差距越来越大。”
深圳地产人收入之高是不容怀疑的,收入水平多年居全国之首,乃至还有人对日前一项调查将深圳房地产业平均薪酬排在北京后面多有不满。但是为什么有这么高的收入还有67%的人对自己的收入不满意呢?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其原因首先是深圳房地产从业人员薪酬水平增幅不大。近年来,深圳房地产市场发展平稳,市场容量没有突飞猛进的增加,水未涨“薪情”这船怎么高?随着深圳市场的不断规范,房地产暴利时代的结束,地产整体利润的下滑以及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房地产薪酬水平提升的速度减缓是正常现象。
但是有关人士认为,深圳地产界“高薪”仍然会持续,但不是整个行业所有从业者都能够获得高薪,高薪会越来越向企业骨干和精英人才方向倾斜。展动力猎头公司总经理郭展序认为,深圳房地产从业人员收入水平日益分化,高者越高,低者收入平均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但是从整个行业的人才构成来看,肯定是中高层职业经理在数量上占少数,占更多数的普通地产职业经理人必然会面对“平均化”(实际上薪酬水平不涨就是下降)的局面,而此时“不满意”的比例增加亦成必然了。
行天企业管理的曹子祥博士认为,深圳人才竞争激烈拉低收入水平。地产行业发展火爆,进入这一行业的人越来越多,以一种朴素的经济观点来分析,地产人才“供大于求”必然造成竞争激烈、薪酬水平下降。
深圳“人才生产力”减弱
“地产职业经理人是通过社会价值的认同来获得增值的。”有足够长时间的沉淀是成为优秀职业经理人的必要条件。
流动是地产职业经理人实现价值增值的直接体现。深圳因为大量的地产人才输出而有地产“黄埔军校”之称,但现在却有一种观点认为,深圳地产“人才生产力”正在下降。
人们总有这样一种印象,就是深圳地产界是生产职业经理人的肥沃土壤,非常多的职业经理人,要多少有多少。这种现象从2003年开始已经发生变化,深圳本地一些知名的发展商想招聘一个中层职业经理都是非常难的,基本上都要两个月以上。
星彦地产董事长潘军预计,当“大雁东南飞”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深圳地产界将面临着一种人才匮乏的局面。据他分析,不少还在发展期的地产企业几乎是每天都有副总流失,其原因已经不仅仅是薪酬问题,还关乎地产职业经理人的职业素养。
据了解,在上海一个职业经理人对于企业的追随惯性一般都在3年左右,远比深圳要长。深圳地产职业经理人太理性,性价比是他们经常挂在嘴边的标准,付出与收入之间的比较时时刻刻都在进行,只要有更好的马上就选择离开。
深圳房地产市场运作成熟,职业经理人从中受到非常系统的熏陶,竞争能力比较强是深圳人才的优势。但是,深圳的地产职业经理人既要认识到自身的价值也要看到自己的差距,在本报“地产职业经理人薪情”调查显示,认为个人付出与收入不成正比造成对目前薪酬不满意的比例超过四成。“深圳地产职业经理人的优越感是应该适时压一压了。”展动力猎头公司总经理郭展序不无担心地说。
万科“海盗计划”猎得的职位最高的职业经理人刘爱明曾经说过,“地产职业经理人是通过社会价值的认同来获得增值的。”上海一位地产职业经理人在一家房企供职时间比深圳的要长40%,必要的沉淀对于自身价值的提升是非常有用的,这对于掌握行业资源和敬业理念的形成是必要的。深圳的地产职业经理人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
薪酬体系角力高薪诱惑
“高薪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比较高的薪水是万万不能的。”
在本报“星期三地产”问卷调查中,被调查者列出的5家深圳对职业经理人最具吸引力的房地产企业中,万科、中海、金地、招商、卓越被提及的频率最高。
从这里,看似品牌房企的薪酬体系同中小企业高薪诱惑的角力中前者无可争议地胜出,但是在市场上有限的品牌房地产企业同为数众多中小房地产企业数量上的巨大差距,使得“最具吸引力”的品牌房企只能是众多地产职业经理人的职业梦想。
房地产行业与一些比较成熟的行业相比,实际上还处在“长大”的创业期,同那些知名的品牌房企相比,更多的房地产公司往往只把注意力放在做项目上,“高薪请人”就要要求产生立竿见影的利润,而做完项目往往就“曲终人散”。
一些有志于在房地产长远发展的公司度过发展期,越来越成熟,越来越走向规范化时,与行业接轨的薪酬体系,要求职业经理人与公司同发展的需求会越来越强烈。因为他们意识到,今天“报时”的资产、利润、规模、声望都不能维持长久,关键在于谁能够拥有一套钟一样缜密的管理机制,包括薪酬机制。
即使是像深圳这样房地产业发展20年的市场,也还没有走过行业“长大”的时期,成长型的房地产企业更占了大多数,“高薪”挖角的现象,高薪对于职业经理人的诱惑力仍是有增无减。企业精心规划的薪酬体系,敌不过高薪的引诱,或者精心规划的薪酬体系很难实行变成有名无实,能让地产职业经理人伤透了心。
“高薪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比较高的薪水是万万不能的。”特别强调企业制度吸引力、企业文化吸引力的品牌地产企业在不断完善薪酬体系的同时,在适当时候也总会祭出“高薪”的法宝。
金地集团董事兼人力资源部总监金蓓蓓在强调“金地是靠完善的薪酬体系吸引人才”的同时,为企业员工开出的还有业界数一数二的高收入。万科在不断强调自身文化凝聚力的同时,仍高价聘请人力资源专家重定薪酬结构,启动“海盗计划,”高薪挖到“空降兵”。
看来,品牌房企的薪酬体系同中小企业高薪诱惑的角力并不是面对面的对立,二者也在不断的相互渗透,这种较量将随着深圳地产业的成长持续下去。
- 热点资讯
- 2025-04-25越秀西安 | 94亩,越秀携手高科落子沣东高新科创融合区,领袖西安第六盘
- 2025-04-30越秀西安 | 三代同堂换房记:从蜗居高新到143㎡四代洋房,我们等了十年!
- 2025-04-28央行上海总部:2025年一季度长三角地区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增加2528亿元
- 2025-05-06引爆五一!实景美学样板间开放的背后,看紫雲境如何重构主城生活标准
- 2025-04-27加速建设!一批安置房、酒店迎来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