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房产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要闻

两会关注租赁房:租房或将带来住房观念的变革

2008年03月15日 09:35   来源:新京报

    房价高企众所瞩目,租赁无奈地避退一隅。然而两会期间,关于廉租房、政策性租赁房、经济租用房、青年公寓的提案、议案频频出现,虽然概念不同,但均是“租”字当头,直击当前住房供需的关键:当商品房依然“买不起”、而已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的经济适用房、两限房仍未覆盖大批人群时,住房问题如何解决?一个“租”字,或将带来住房观念的变革;如果从现在开始,政策倾向发展租赁房,那么不远的将来,我们将真正步入租房时代。到那时,有人买房、有人住着政府提供的租赁房、有人从市场上租房,准入、退出井然有序,“住有所居”的梦想得以实现。

    经适房、两限房“大局已定”

    全国两会召开快两周了,住房问题依然是热点中的热点。房价、廉租房建设、保障性住房等字眼不时见诸媒体。一些敏感的业内人士发现,曾经备受争议的经适房、两限房在今年两会期间却较少被提及,而与此同时,以前不太受关注的廉租房、政策性租赁房等建议亮点频出。

    综合近期各地楼市信息显示,从北京到广州、从上海到厦门,经适房和两限房已经红红火火地“操办”了起来,各地陆续出台了这两种房屋的年度供应计划,并将购买资格条件设置提上日程。

    这是自去年国务院24号文出台后的显著变化,那之后,建设部正式宣布建立四级住房供应体系:廉租房、经适房、两限房、商品房,为不同收入和阶层人群提供多样化住宅,“这标志着我国房地产市场向住房保障的回归,”诸多业内人士和评论人士均认为,商品房不再是惟一的住房供应来源。

    这期间,虽然针对经适房“寻租”、两限房性质的争议仍在持续,但从政策层面上看这“两房”大局已定,目前的关注点基本上集中在细节问题上,如户口、收入限制、回购条件等,以及“两房”入市对于市场和商品房房价的影响。

    但并非所有的人都可以被纳入四级住房体系。对“夹心层”人群住房问题的反映,是今年两会期间提案和议案的关注焦点,其中,“租赁房”成为政策建议要点。

  “租”字当头直指“夹心层”住房问题

    杨女士去年刚结婚,和丈夫租住在宣武区一处小两居中,这是上世纪90年代的公房,没有客厅,厨房和卫生间狭小阴暗,要2500元/月。对他们来说,北京目前15000元/平方米的房子已经买不起,而保障性住房又没有资格,只有选择租房,“我们并不着急要买房,但租到合适的房子太难了,”杨女士说。

    对于类似杨女士的问题,邱玫(全国人大代表、九三学社中央委员)表示,许多城市存在一批既买不起商品房又无法被纳入住房保障体系的“夹心层”,如初级公务员、大学毕业生、引进人才等,成为住房保障的政策盲点,政府应当通过发展公共租赁房满足其需求;张兆安(全国人大代表、民建上海市委副主委)也建议,在房价较高的地区,应当考虑建设一批单套面积小、配套齐全的青年公寓,租给“夹心层”人群,为城市发展留住人才;还有一些代表和委员认为,应把城市农民工也纳入廉租房保障范围,增加其实物供给。

    “不可能让所有人都去买房,”近年来多位政府官员和地产界人士都曾提出,应该大力提供租赁性住房,而目前的廉租房只涉及到极少一部分人群,在市场上租房又很难选到合适的,因此把一大批人逼入高价商品房市场。而如果政策能提供多样化的租赁房,则有可能解决这一问题。

    接受记者采访的代表和委员们认为,在同一个时间段内,必定有人租房,有人买房,而发展租赁性住房,作为补充,应该是下一步住房保障政策的重点,有助于完善住房供应体系。 [观察:“经济租用房”受关注 政府欲做“大房东”]

  供应及资金来源亦受关注

    在大力呼吁的背后,代表委员们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工作。根据九三学社等调查,目前全国廉租房供应与需求人群极不匹配;张泓铭(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社科院城市与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的报告也显示,适用于低收入人群和新居民的中小套型房屋非常之少,租金又上涨很快。因此,加大廉租房等实物供给,成为共识;而收购现有商品房改做公共租赁房,以及鼓励社会捐赠等增加供应也成为可探讨的方式。

    资金来源方面,厦门、郑州等地的实验表明,保障性住房尤其是廉租房的资金缺口极大。多位工商联界委员和各地代表团对此提出,廉租房建设以政府拨款和公积金、租金收益作为来源并不能解“渴”,应有条件吸纳民间资金介入,如政协委员、世茂房地产主席许荣茂建议,政府应参考香港等地经验,公共住房建设逐渐引入民营企业及民间资金参与,通过一些优惠政策的吸引,保障廉租房建设的长效性。部分开发商也表示,希望介入保障性住房建设,获取稳定收入。

    此外,租赁房的准入和退出也得到一些思维缜密的代表和委员关注,他们提出了一些未雨绸缪的具体措施,力图防范经适房的“寻租”现象。“此次两会结束后,希望廉租房和其他租赁房能得到持续关注,”委员张泓铭等说。

    ■ 网络调查:逾6成人愿意长期租房

    未来在同一个时间段内,要“住有所居”,必定有人租房、有人买房,这样才是一个完善的住房供应体系。那么人们对租赁房的看法如何?市场需求如何?是否准备好迎接一个真正的租房时代的来临?为此,新京报联合新浪房产发起调查,希望了解市场的现状和反应。

    调查受到了网友们的热烈关注,仅一天时间,就有超过3000人参与,截至昨天早上8点的结果显示,超过6成(61.38%)的人目前在租房住,61.44%的人表示如果政府和市场提供多样化的租赁房,他们会选择长期租房,而这个期限有多长?54.4%的人选择在40岁前买房。

    调查显示,低收入人群和刚毕业的大学生、年轻白领租房需求迫切,在回答“如果政府提供政策性和公共性租赁房,您认为以下哪些人群应被纳入?”时,低收入人群票数占30.53%,刚毕业的大学生、年轻白领占28.18%,另外大家对农民工住房问题也很关切,24.43%的人认为进城多年的农民工也应该享受公共租赁房。

    另外,调查还表明,在选择租房时,人们最在意的是交通便利、价格适中,这占到了44.71%,其次是设施齐全、干净整洁(20.34%),以及配套相对完善(19.17%)。

  ■ 记者观察:“租房、买房,任意选”的快意时代

    有个故事说,在日本东京或者别的大城市,年轻的城市迁徙者,如果要换房子,只要拎着行李箱直接搬进去就好了,因为城市里有很多设施完备、价格便宜的公寓可以让他选择;看过《老友记》的人都记得,那六个年轻人在纽约中央公园边上的公寓里合租了10年之久。

    而类似这样的“青年公寓”在北京城中似乎从未出现过,青年、尤其是新移民们对着奇贵无比的“酒店式”公寓望而却步,或者在民宅里仓皇地栖身,成为进入这个城市最初痛楚的经验;而近两年的房价飙升,又把他们中的很多人逼上了恐慌性购房之旅。

    因此不能不赞一声本届两会代表委员们的敏感,在经适房和两限房大计尘埃落定之际,他们提出了扩大廉租房范围、建设“青年公寓”、甚至鼓励合作自助建房等,把温暖送给那些被排斥在高价房和保障范围外的人群,虽然有些晚。

    种种迹象表明,高歌猛进10多年的中国房地产市场终于迎来历史性的节点,包括廉租房在内的保障性住房制度在本届两会上得到了充分讨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已设立,未来政策性租赁房作为现有体系的补充,将有可能提上政府议事日程,并很快变为大众将要经历的现实,呈现出一个多层次的住房体系。

    由此我们可以设想未来城市的居住模式:新进入城市的外来者,可进入公共租赁房;刚毕业的学子,可合租一套青年公寓,那是政府规划、民营资本投入、保证基本居住品质的住宅;当收入日渐丰厚或成家立业,则可选择城区优质地段或轻轨沿线低密度商品房;而低收入群体,则可选择廉租房或经济适用房……租房、买房,任意选,真正实现各得其所,住有所居,这样,才是一幅“正常”的社会图景吧!

  ■ 插曲:合作建房发起人欲盖“长租房”

    “盖套长租房,等房价冷静”,近日,合作建房发起人于凌罡将自己的MSN签名档改了,他又开始琢磨着合作建套长租房了。据他介绍,合作的方式为大家一起凑钱成立公司,买地或租地盖房子。算上地皮钱,盖楼、通上下水、电,精装修、家具、电器等等,一套使用面积26.1?O的小户型房子平均下来,地皮3万,房子6.9万,10万应该就够了。

    于凌罡描绘道,虽然不在市区,但买辆班车,大家AA司机的工资、油钱和保险,比住市区还方便。按照租地只能住30年算,平均每年才出3300元,每个月才275元,比在城里租个床位还要便宜很多。用来投资,能帮助很多需要租房子住的人,不管加价转租赁权,还是按月出租都合适。

    他还说,现在已是春暖花开的时节,这种房子盖起来很快,六个星期就能交房了。目前他已经挑选了大兴狼垡、温泉白家疃、通州三惠桥等目标位置,希望能凑够人数来共同做成这件事情。从网络论坛的回帖来看,许多长期跟踪于凌罡的人对此表示有兴趣,“但估计难以做成”。

责任编辑:张晓玲
声明:凡注明"来源:三秦房产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三秦房产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三秦房产网立场。
热点资讯
2025-06-10中办、国办: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引导支持社会力量运营长期租赁住房
2025-06-12曲江新区:融合创新推动文旅产业蓬勃发展
2025-06-20西安楼市新政:优先供应“好房子”地块
2025-06-10楼面价11707元/㎡!绿城竞得奥体核心板块最后1宗住宅用地
2025-06-30央行:加大存量商品房和存量土地盘活力度,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
热点资讯
  • 本周
  • 本月

更多>>推荐楼盘

[正荣·紫阙台] 17263 城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