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中国当时代人居大讨论26日在就掌灯举行
中国当时代人居大讨论7月26日在就掌灯隆重举行
2008年7月26日由中国建设报、建筑创作杂志社、中国建筑文化研究委员会、西安市规划局、上海市规划局、南京市规划局、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天津大学建筑学院主办的“中国当时代人居大讨论”在中国-西安-就掌灯项目举行,会议着重讨论了中国人居三十年的发展状况、中国当时代人居的发展方向、中国当时代人居的环境标准等七个方面的内容。(以下为直播内容)
金磊(主持):尊敬的嘉宾,尊敬的来宾。
西安,今天我们来到千年古都,应该说在这个很著名的项目,之所以说它著名,不是因为它来得很久远,是说西安很著名。在这样一个项目的现场,在这样一个公众、业主和艺术家的现场,我们大家共同讨论一个话题,这个话题叫做《中国当时代人居的大讨论》。我们把今天的大讨论说成是一个大的茶座,为什么说是茶座,因为这是一个较为轻松的话题。把它跟今年改革开放30年,说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又是一个非常严峻的话题都可以。首先介绍一下参加今天大讨论的嘉宾。
我是来自建筑创作杂志社的编辑金磊;以下嘉宾是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的秘书长郭志明先生;上海市规划局副局长博士生导师伍江先生;国家建协执业实践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庄惟敏先生;建设部住宅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刘晓钟先生;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西安市规划局局长、博士生导师、中国建设学会常务理事和红星先生;2007全球华人青年建筑师奖获得者、中科建设设计研究院崔彤先生;天津建筑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宋昆教授;广州市设计研究院陈小泯副教授;著名文艺评论家,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殷力欣先生;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副理事长赵元超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文艺评论家、陕西省作家协会理事、西安市文联副秘书长商子秦先生.
我们下面要隆重推出这个项目的主策划,海润国际的董事长林勇先生。感谢今天与会的媒体,有中央电视台、陕西电视台、西安电视台、华商报、新浪网,西安楼市、品位、华讯等媒体,感谢媒体朋友的支持。
下面开始今天的大讨论,我是半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来到这里,当时在建设之中。因为它是一个冬天,来到这里以后,我就问咱们规划局的和局长,我说这个项目是谁做的,他说就是咱们当地人做的,了解了以后主创者是林勇先生。林勇先生他不是一个职业建筑师,我们往往把非职业建筑师叫做实验的建筑师。林勇跟我讲,我也不是实验建筑师,我就是一个卖房子的,我就是一个做房子的,开发房子的。当时我有几点感触,第一个感触就是这样的一个地方,他保留了我们西安动物园的环境,完全利用西安地理地貌、原生态的场景做了这样一个项目,这是第一个感触。这种感触往往做规划设计的人们总觉得这个没什么可新鲜的。第二个感触,我在林勇身上看到一个企业家,用自己实践来体现服务社会,来体现对社会尽责任的挚诚。这个话说起来大家觉得有点大,因为他完全可以把这个房子做的不是这个样子,但是他没有。第三个感触,从见到林总的第一天起,林总就说我实际上想做一个倡议,我是想通过我这样一个作品,是我投资做的这样一个作品,我希望能给中国的建筑做点事,这一点让我尤其感到激动。今天还有一个倡议,所以我觉得我作为今天的主持人,我首先就邀请林总跟我一起做主持人,因为他可能有更多的话要说。所以下面我就让林总稍微讲讲“当时代”是什么含义,因为“就掌灯”大家都明白,“当时代”是什么含义。
海润国际董事长林勇讲话
林勇:感金总编刚才的发言,也向各的专家表示敬意,也欢迎你们来到“就掌灯”,到西安来。下面我想就当时代的观点说一下我们“就掌灯”的观点。他说起来分量是非常重的。我们中国这30年来说,我们的感觉应该是中国的人居经过了3个比较鲜明的时段。第一个时段应该是珠三角的崛起,在这个时代上,应该说中国的人居更多的是借鉴或者说是移植时代,这个阶段主要以解决温饱为主要的表征。后来在上海的崛起当中,中国的人居又进入了另外一个时代,就是有想法了,不仅仅满足于初始的解决温饱,更多的会有一些商业的模式,商业化的表象,特别希望有一定的表现力,来做城市的建筑,城市的规划,城市的风貌,这些方面都做了有意的探索。
下一个时代是比较重要的,咱们京津地区的崛起。京津地区的崛起,对中国建筑肯定也是做了一非常大的贡献,我们也看到了,刚好西安做了一个慢开发、慢进步的城市,但是它又是一个中国古都,在平津地区出现这些大的建筑它更多的追求了形式化。我这个观点说出来不一定对,但是我们是这样观察的。走到今天的30年,我们对中国人居应该有一个反思,在下一个阶段或者未来得50年,中国的人居或者中国的城市建设,中国的城市建筑,中国的城市风貌,到底应该是朝一个什么方向走,仅仅是一个技术进步吗?是这样的一个技术进步吗?不一定,我觉得应该是背后有更高,更深层次的,思想上观念上的跟,才可能在引导我们未来50年上有一个更好的指导意义,所以我们提出一个“当时代”的概念。这个概念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重点一句话就可以所明白,中国应该进入建筑的人文时代,不管是中国的城市建设,还是中国的人居,都应该进入人文时代。我自己的感受,过去前几年各个城市还追求大广场,现在不再追求,发生的变化是人们的思想观念变化。前几年住宅设计当中想尽办法做大客厅,现在不是了,为什么呢?因为在未来得人的观念或者居住需求,或者精神层面的需求上,一个家庭结构是多元的,也可能需要一个个性化,我们过去把户型都做死是不是一个方向,我们户型的推出全部是给一个面积,没有任何的隔墙,你可以把这个房子做成任意的格局。我们是完全的没有隔墙的空间,你可以随便变,我们的层高给我够,你想把水管怎么改就是怎么改,这是一个技术的进步,设计的进步。但我觉得背后不是一个进步能够解决的,是一个人文关怀。70年的使用,我们到底怎么考虑。包括我们的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风貌也存在这个问题,我曾经说,如果作为一个老一点的古城,用一个景致方式或者是十字方式做街道没错,但是到了人居,再这样做就缺少人文关怀。我们现在新建了新区以后,所有的住宅都拿铁栏杆围起来,这样没有转角。虽然行车方便了,但是从人文角度来讲转角缺少爱。就像很多老外愿意到中国来,到中国来到哪儿住,我们所有的外宾来了以后只住一天,或者两天,超过三天很困难。所以我们西安也一直在努力,能不能让人过夜,多过几夜,这里边出现了什么问题?漓江是很多老外背着背包到那里住一个月两个月,最后结婚生子。漓江没做过设计,都是老百姓自己盖的,他那儿就是我随时要住随时盖,人文关怀是第一位,所以它就有永久的魅力,不是看一眼,看着好看明天不再来了。包括现在的新区建设,很多的小区建的非常漂亮,但是我感觉,我自己的观点我认为这个小区没人性,为什么?因为所有的园林造完后,如果孩子能上去爬树,就是一个好小区,如果不能,就不是一个好小区。如果一个景观不能够参与,这个景观只能是盆景,看而已。我先抛砖引玉,可能观点有点激烈,冲撞了各位不和意思。
[!--empirenews.page--] [/!--empirenews.page--]
金磊(主持):今天的讨论就是一段一段的,我想在西安开的大讨论,或者叫西安开坛,大讨论叫西安开的坛,我觉得我们还是得请西安的规划界的主管和局长讲讲。
西安市规划局局长和红星讲话
和红星:我今天也是受组委会的邀请来到大会场,和大家一起讨论。我在想,我现在是规划局长,但是我今天的身份不知道是以规划局长讲好,还是以学者身份讲好。我总是想,这几年西安的变化,刚主持人让我先讲,我再琢磨这个事情,我在西安生活了30多年了。但是这两年我听到的,不论你是不是西安人,但是生活在这块土地上,问你是哪儿的人?我是西安人,实际上我也不是西安人,但是30年的感情,从到西安上学,留在西安,又在大学里面教书,今天又成为一名规划局长。我在想什么问题?我在想今天主要是围绕这个项目来谈,那么对于这个项目来讲,不论我从哪个角度来说,让我们这个城市更美好。这个城市更美好,就是让市民首先有一种家的感觉,归属感,还有一种自豪感,最后有一种幸福感。这种感觉怎么创造,刚才林勇讲到,说是漓江在那儿住一两个月。是老百姓盖房的时候,怎么住着舒适怎么建筑,当时是没有规划。今天我们的题目是“当时代”,这个“当时代”我还没有完全理解它的含义。探讨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和他的观点不完全一致。比如说“就掌灯”,天黑了,就掌灯,但是我的理解还不完全是这样。我还要考虑,天亮了,天明了,该起床了。代表了什么,就代表着我们西北人,我们西安人这种豪迈,代表着我们西北人的粗旷,大气,毫无隐私,毫无保留。让老百姓能够一眼看明白,不要让他琢磨半天,琢磨完了还不知道怎么回事。
今天我们来“就掌灯”这个项目的地盘上,来讨论这个问题,我就想一个很狭长的地带,大家都看了这个项目,当时我在审批这个项目的时候,确实也在犹豫,当时这个土地在2000年挂牌拍卖的,我们野生动物园在秦岭边上征了6000亩的土地,在这儿就拿出来一些土地来拍卖。当时林勇他们拿到这个土地以后,也是进行了认真的研究,考虑这个规划如何做。如果我要像漓江这样去拼凑的话,我能达到今天的效果不可能,实际上他的理解我想不和我违背,实际上是一个意思,但是我们希望下来以后还进一步的沟通。我在想,这种“就掌灯”,看完这个项目以后,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刚才我们跟专家在一起走了一段,我已经看过两三次了。我昨天在局的中层干部以上的会上,我也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讨论,我还有点担心,这是开发商搞的,我这个局长参加合适不合适。后来我想,这个开发商是为了对项目的执着,还是对事业的执着。但是我想他花这么多钱,请这么多专家,邀请这么多新闻媒体,甚至把中央台请来。我想他还是在这里边通过“当时代人居”进行大讨论,在西安这坐城市里面能够生活的更舒适,房子是给人住的,看是一方面,居住是主要的。居住里面是要高品位的,所以我看完以后说“就掌灯”有了光明就有了方向。西安的古城长安,长安我认为有强大的文化功能和文化传播的价值,内容的核心就是,城固立新,包容开放,长治久安的人文精神。这种人文精神是集成我们西安1000多年长安和谐发展的根基。也就是说,让城市更加和谐,让我们生活在这个城市里面更加美好地长治久安,才能和谐一居,我们生活在这城市里面。我想今天举办这个中国“当时代人居大讨论”的会,就中国当时代城市风貌,我想结合对“就掌灯”项目的几点认识和体会,今天说起来我们一起讨论。
第一,从包装上来讲,这个项目方向总体策划上来讲,就后现代主义的文化,还是在西安属于比较超前新颖的。我跟赵元超总建筑师在去年年会上也讨论过,和谐建筑,什么叫和谐?和谐并不是说建筑都是一个样,不一定是这样。还考虑多元并举之和谐,我们想对于这个项目来讲,我认为它的前卫并不感觉到很刺眼,算是时髦,也不是东拼西凑,表现的内容还是比较准确的。同时结合了我们人文,保留了原有的机理和现有的地形,基本上大叔都保护下来了。过去来讲,古代的村庄建设的时候,也没有规划,但是他就要考虑,平的地方建房子,后面有小土丘,前面有一条河,所谓的依山傍水,它不会把山推平建造这个房子。当今如何回归自然,在这个项目上来讲,我认为比较成功。也就是说,它原始性的保留是很特别的一点,我们看到这个项目,动物园在南面,这个项目的地形是南高北低。我就想这个规划,不太好做,要享受这个公园,对这个项目来讲结合的自然,从这个楼大家可以看到,前边这排房子都能看到公园。
第二点是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小区道路用沙石铺成坡地,感受到原始的,生态的,所谓更加人性的,确实体现了以人为本。与自然的结合很紧密,目前我认为在现代楼盘中还是比较少见的。推同时又让你能够感觉到,它不是黄土高坡,小区的各种灯是自然的规律,“就掌灯”就一种灯,实际上它是很和谐很统一的。给居住的人们有一种家的感觉,很生态又很自然,表现出了它的主题风格,表现出了对大自然的尊重,让人随意在小区生活着。而不是生硬的打造出来,感觉生活在这里无拘无束,无忧无虑,同时自然的、原始的。在这样的状态下形成的环境,给人们舒适和全新的生活质量,所以说就感觉到亲切和温馨,距离很窄。
第三,从总体规划的平面布局上来讲,是符合我们在审批当中城市总体规划的基本要求。在狭长的地形空间和从外观上我们看,北边的路是很整齐划一的。进入小区内部,根据地形地貌,人们的生活习惯,很自然的划分成了曲线,也就是说,外部跟我们西安的棋盘路网,和内部给了一种居住的定位,以人们住进小区切身感受,为创造建筑主体,让环境更加纯净,更加人性,而不是为了视觉效果造景观。
第四点,建筑风格。对于建筑风格来讲,我们西安的新一轮规划,定位的城市特色,我们要体现一种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的交相辉映,老城区与新城区各展风采,具有古都风貌的,现代化大城市。是这样一种定位,对于这种定位,在我们的建筑创造当中,我们建筑风格如何去体现,它这个建筑感觉到从色彩上,从整个建筑造型上大气、简洁。有些也是失败的,比如说有些会所,有些用料上,色彩上感觉好像不是西安的东西,他认为可能是比较前卫、超前,感觉这种是比较时髦的。但是我的感觉,如果再能够雅一点,反映古都文化的渗透上一些,这个探讨上有一些不同的感受。这就是我说这个小区内部,有一些路面的处理,门口的整石我认为处理的还比较恰当。内部我想老人和小孩,有一段路面我觉得很不舒适,今天还专门体会了一下。这种感受就是没有十全十美的,在细节的考虑中,还需要再进一步加强。
我们说建筑外形的美,应该是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有一种什么样的感受,体会到建筑的整体和每一个细节渗透的这种美为。这里面就是说,这里面就是一种艺术。有钱人买房,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不止是单纯解决居住,他这里面考虑,要解决人们精神上的层面,艺术的美学,心灵的感受,这就是我的第四点感受。
第五,“就掌灯”从空间形态上来讲,我觉得这个项目最大的一个特点,在空间形态上给人们一种安宁、安静、安心。我说有了这三个安,我觉得居住在这里面的人们就达到了更加舒适,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也体现了以人为本。这里面包含了空间形态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人们心理活动与是视觉得结合,人们心情与视觉得结合,干净、自然。视觉安静了,环境安静了,什么的心理、心境自然就放松了,回家了。是觉得一回来以后感觉到,这就是我的家啊,这种感觉和感受我觉得在个小区处理的还是比较得当的。我认为就真正达到了和谐、安静。保留、感性、悟性、个性本质的生活,来真正达到用思想武装,而不是包装,更不是想象力,而是一种思想。我们想象的东西,这样做下去以后,成功与失败说不准。但是我有了一种思想,有了对事业,对自己工作高度的责任心,我想这个思想一定就会成功。它并不是一种纯粹的想象力。所以我说而是用思想,用心灵的感觉和感受来特别强调人们生活在这一空间中,体会到一种艺术在强烈的感染着,在影响着他,而不是距离感,更不是贫富感。居住在这里的人们更不会成为整个小区环境当中的活雕塑,而是以主人的态度居住在这里,这样就有了归属感、自豪感和幸福感。
以上的体会,我觉得从总体规划,包括外装饰材料选择,和主色调的控制和环境的有机结合,也体现了后现代主义的回归自然的主线。说到这儿,我就想谈到和我们这座城市有什么关系。这个建筑、这个规划不是孤立的送出来这块地方上,它是包容在、建设在我的城市规划的主城区土地里,它是属于城中心。对于这座城市有什么关系,我作为一个规划局长来讲。这种关系和周围建筑环境的关联,我觉得还是达到了有机结合,我们看到了北面这条道路,底下设置的都是所谓的禁止开的门面房。但是这种我认为不是门面房的问题,是一种高品位的艺术作品,来做好这种符合人们心理所需要的感受。所以说都符合我们西安这座城市所确定的基本条件和要素,我们就从“就掌灯”这个名字上来讲,从建筑和环境的处理上以及大树及建筑高度,在我城市的轮廓线,城市的天际线上来讲我认为也是成功的。都达到了一种城固立新,包容开放、长治久安的艺术感受,它不同于其他城市,环境的人文,建筑的处理,细节的人文,都反映出西安这几年变化中继承与创新的新观念和新理念。一座城市,我们知道,没有文化,这座城市将失去灵魂,这座城市如果没有特色,将失去了活力。也就是昨天上午政府刚刚开的全会,陈市长当时给我分配任务说,你们今年下半年的工作重点在城市特色上下功夫,城市有了特色自然而然人气就旺了,游客就多了,投资环境就好了。有了这些产生了巨大的活力,经济必然会发达,所以说我们在这儿想,我们如何去创作它。这就是我们说,一座城市更不能失去记忆,历史的延续与创新,如何达到完美的结合,这个时候我想到了在05年,中英城市论坛上,当时是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和英国文化协会联合举办的。当时就邀请了最古老的城市西安规划局,还有最年轻的城市哈尔滨规划局,我们两位局长都参加了这个会。城市复兴,用这四个字对城市特色的打造,我想从05年以后西安在这方面我认为是很健康的迈出第一步。我就想,中华民族的振兴和复兴,对于我们城市建设者来讲,如何理解城市复兴,自然的设计风格表现出了对自然的尊重,不违背自然规律,不去破坏自然,而是和自然和谐相处。如何让我们西安这座城市健康有序发展,不走弯路或者少走弯路,这就要求我们在城市总体规划要求下,来唤起更多人们来探索,为我们自己的复兴之路,城市复兴也谁复兴,为人复兴,为和人类的发展复兴。激发最先进的生产力,创造最先进的文化和最舒适的人居空间。所谓城市复兴事实上讲重要的一点就是中国传统美学的复兴,而其中所存在的文化信息也将随着传统的建筑理念复兴而逐步走向城市设计与城市文化艺术的复兴之路。这一复兴,并不是修旧如旧,也不是照抄照搬,更不是复古,不要认为复兴就是把传统的建筑搬出来重新再建一个,不是这个理念。也不是从传统走向传统,而是用传统文脉、神韵真正实现我们城市建筑文化复兴,让我们重新塑造我们城市的间文化之身。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中国人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但且成一面,风格雷同的现象比较普遍,我们说这个城市特色就丧失了,每个城市都在城市特色,所以我们今天来探讨当时代人居特色尤为重要。对西安来讲,我认为我们主要以下六个方面来表现。
第一,从城市空间布局上体现西安特色。
第二,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现代化建设有机结合上体现西安特色。不单单是保护,还和现代化有机一结合。
第三,在文化上体现建设。
第四,在建筑风格上体现。
第五,在生态环境的保护,生态环境不单单是保护的问题,还有利用的问题。所以说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上体现西安的特色。
最后,就是从产业上体现西安特色。
这就是我今天的发言,可能时间长了一点,不妥的地方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empirenews.page--] [/!--empirenews.page--]
金磊(主持):今天是大讨论,不是讲话也不是发言,批评什么的,刚才就像和局长说的,我是以一个学者的身份出现,还是规划局局长身份出现,刚才发言大家也听了,两者兼有,大家就吸取和局长学者的观点。下面我们还是要请上一位学者,这个学者也是官员,他不是咱们本地人,他们是来自上海的上海规划局的副局长伍江博士。
今天走到林总这样的一个项目,我觉得非常熟悉,因为我觉得我好像走到一个诗词的环境里了。诗歌是讲节奏的,闻一多先生就曾经说过,诗歌应该有一种建筑美,我在建筑上发现了诗歌的美。它那种错落有致,包括它的每一个楼房,每一个小花坛的设计,住房里头的细度,我觉得有一种诗的感觉。如果这样说比较虚的话,诗是需要有美感的,我觉得走进这样一个项目,无论是从项目的色块,林总所追求的后现代的感觉,包括这样一些设计,包括树木很独特的装饰,都有非常强烈的现代美感。但是,贴着一个原字这一面,我又觉得有中国古代园林的借鉴,整个项目有诗情画意的感觉。诗是需要凝练的,这样炼就需要炼细节,我也注意到了,走到房子里头,楼梯的扶手没有90度的折弯,总之我觉得细部非常讲究,是炼出来的,诗歌讲究要有个性,我觉得林总在个性方面做得非常多。总之,我觉得走进这个环境里头,确实觉得我们现在人居所追求的一种诗意的栖息地。应该说西安是一座诗城,唐诗是中国诗史上的盛典。我想这样一块地方,也许就在我们今天,开讨论会这样一个地方,也许过去唐朝的时候,李白杜甫就曾经在这儿写过诗,这个地方好像就是长乐坊的地方,我想在这个地方,肯定古代诗人在这儿,所以我觉得林总在这样一个诗城的地方,做了这个这样一个项目,我觉得是给我们做一个诗的光辉。有时候经常外地诗人来的时候,要到西安来寻找诗,我觉得不光在估计古迹上寻找诗,也可以到建筑上寻找诗。我作为西安的一个市民,我过去对“就掌灯”这样一个项目,只是从广告商觉得非常独特,林总的广告非常独特,引起大家的注意,非常奇怪,也非常有个性。我和林总个人没见过,甚至今天参观的时候也和各位专家没有在一块儿,我是独自的转的。所以我有声明,我没有非要说好话的样子,既然是实话实说,我也说一些希
- 热点资讯
- 2025-06-20西安楼市新政:优先供应“好房子”地块
- 2025-06-30央行:加大存量商品房和存量土地盘活力度,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
- 2025-06-30倪虹在北京调研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
- 2025-07-04幸福林带迎来巨擘联袂!金茂联合贝好家,引领城东人居变革
- 2025-07-02关于发布星悦居(高新上林东苑)保障性租赁住房房源的通告
- 1中办、国办: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引导支持社会力量运营长期租赁住房
- 2越秀西安 | 94亩,越秀携手高科落子沣东高新科创融合区,领袖西安第六盘
- 3越秀西安 | 三代同堂换房记:从蜗居高新到143㎡四代洋房,我们等了十年!
- 4引爆五一!实景美学样板间开放的背后,看紫雲境如何重构主城生活标准
- 5央行上海总部:2025年一季度长三角地区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增加2528亿元
- 6加速建设!一批安置房、酒店迎来新进展
- 7核心区域改善盘托举市场“点状回升”,3月平均去化率达45%
- 8曲江新区:融合创新推动文旅产业蓬勃发展
- 9中铁置业重磅出手,10.3亿元拿下曲江压轴低密热土
- 10西安楼市新政:优先供应“好房子”地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