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断供说"在为谁抬轿子
所谓个案描述,所依据的基本事实大都是某些“断供”的具体案例,其范围最多为某一小区内“断供”家数的统计。但对于目前“断供”在整个房地产按揭中所占的比例、房地产按揭在整个银行信贷中的比例,却少有人提。以此方式去推断,不免有局部炒作之嫌,至少是在问题的判断上一叶障目。
在对这些个案的描述中,大多以首付比例与房价下跌比例为依据进行推算,认为房价如果跌破首付款则购房人就会认为继续还住房按揭更亏,会拒绝还款。但这种猜想似乎没有考虑到两个问题:其一是自住型购房如果因为拒绝还款房屋被银行收回住在哪?其二是房价是在变化的,究竟有多少购房人愿意损失首付和已还按揭而采取“断供”这种极端措施?
而所谓数据猜想,基本是以上市银行公开披露的信息作为依据,特别是以某些上市银行个人贷款不良率或个人贷款逾期率的上升作为依据,进而推断银行按揭“断供”的风险。但在这类文章中也有两个问题,其一是大多以一两家银行说事;其二仍然是缺少对不良按揭率与银行整体信贷规模的比较。这样也就导致了两种可能:或是以偏盖全用部分上市银行的情况取代了银行业的整体情况;或是夸大局部渲染了风险。
也许从媒体的角度要全面掌握全国房地产按揭的总规模、不良率以及“断供”的具体数量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也许在发现问题、作出判断和解决问题的链条中,“断供说”仅仅是在向人们作出提示性的告知,告诉人们目前存在的问题。但如果将这种提示性的告知当作方向性的判断,那么肯定是有问题的。
从宏观上,今年9月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发展与金融制度研究室研究员易宪容撰文解释得已经很清楚。对于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对整个银行体系的影响,央行2008年二季度货币政策报告表明,到2008年6月底,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余额为3.3万亿元,占整个国内银行体系贷款总额的10.5%左右。也就是说,如果最为极端的情况出现,假定这些个人按揭贷款都为不良贷款,那么整个国内银行体系不良率也只是增加10%,它对国内银行体系也不会造成巨大影响。
从微观上,目前许多媒体对兴业银行房地产按揭最为关注。该行三季度报告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兴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06%,比年初下降0.09个百分点。但其不良贷款余额却比年初增加2.19亿元至48.02亿元。
兴业银行对此的解释是:不良贷款余额增加存在两方面原因,一是部分企业客户受经济增长放缓、原材料及劳动力价格上涨、汇率变动、市场需求变化等不利因素影响,生产经营出现困难;二是部分个人客户收入水平下降、资产缩水,还款能力出现问题。从兴业银行的解释看,该行不良贷款数量和逾期贷款的上升,应该与“断供”有关。但即使如此,其不良贷款率也仅为1.06%,处于正常范围内,距离威胁该行的经营安全更是相去甚远。而从上市银行的整体情况看,在国家调控房地产行业的背景下,今年个人贷款的不良贷款率也都保持在1%以下。这至少说明,“断供潮”并没有影响到银行运营的安全,甚至所谓的“断供潮”也仅仅是对局部现象的一种炒作,其程度远不像媒体所渲染的那样。
无论从宏观还是从微观的数据比较上看,至少到目前我们可以肯定,所谓的“断供潮”仅仅是一种炒作。而在这种对于局部问题以偏盖全的炒作中,“断供说”在为谁抬轿子?谁又是最终的受益者?很显然是房地产商。而利用炒作掩人耳目、扰乱视听的手法,在房地产行业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了。
- 热点资讯
- 2025-11-06关于发布安居·乐筑(全运村店)等8个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房源的通告
- 2025-10-26与西安 共融美好|总有人用长情的陪伴,与这座城共生长
- 2025-11-03一批安置房,进入收尾阶段!
- 2025-10-24文昌·临江阅媒体沙龙晚宴暨二批次加推品鉴活动圆满落幕
- 2025-11-06一个物业管理区域只能选举产生一个业主委员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