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萎靡不振 中国的房价为什么就降不下来
其实政府这个墙头草的角色也很尴尬,是缓解民生压力还是振兴经济,地方政府的选择非常艰难。过去的几年里,由于房价暴涨,民怨积深,大家对高房价恨之入骨,任何救市的言论都会引起大众的怒斥。任何一个官员和学者,只要说出不利于民众的话语,自己的祖宗八代都会受到大众亲密无间的“问候”。所以谁都不感挑战大众的声音,一年一度的两会即将召开,很多“聪明”的政府官员选择顺应民意,“高调”宣称坚决不为高房价托市,引来赞许声无数。
但是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除了消除民众的不满情绪,振兴经济也是摆在地方政府官员面前的头等大事。近几年来,地方经济严重依赖房地产发展是既成事实,有数据显示,全国各级城市的房地产对GDP的贡献普遍达40%以上,高的甚至达到50%。数据反映了房地产对地方经济的巨大支撑和带动作用。因此房地产这个“巨人”一旦停止前进的脚步,地方经济将会严重倒退。全球经济危机,中央已下令地方要力保8%的增长目标,这是地方官员今年要必须完成的“政绩目标”。拿什么去保8,父母官们都清楚,只有靠房地产。
由于长期和地方各地部门打交道,因此开发商就是地方政府肚里的“蛔虫”,地方政府心里想的什么,开发商摸的一清二楚。他们坚信兄弟有难,地方政府这个大哥一定不会坐视不管。所以正是存在这种侥幸心理,房地产开发商就敢和购房者长期抗衡下去。既然你购房者观望我们开发商降不降价,我开发商也观望你地方政府到底救不救市。大不了最后同归于尽,相信很多开发商都存在这种心态。
这就是为什么在过去的08年,虽然市场交易量急剧下滑,但实际上房价下降幅度非常小的最主要原因。这种情况在09年继续延续,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统计数据:09年1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下降不过是0.9%,而且其中新建住房销售价格同比上涨的城市竟然有42个。可能因为成交数据太不“漂亮”,所以没有公布,但我们从万科日前公布的数据应该能够“一叶知秋”,万科1月份的销售面积和销售收入比去年12月份下降,幅度高达57%和59%。
之所以出现量减价不跌的局面,归根结底是大部门开发商还在观望:一是等待进一步托市政策的出台,房地产是地方经济的“龙头”,看你地方政府出手不出手。;二是很多开发商在等待中央的行业振兴计划中房地产业的位置确定,有消息称房地产占据最后一项振兴规划名额已经没有疑问。目前在北京关于房价即将下跌的消息铺天盖地,但是据2月16日北青报报道的一条消息不得不让我们引起注意:那就是在春节开始的3周内,北京新建住宅实现了“零”供应,充分说明大多数开发商还是处于观望之中。
房地产业政策的谨慎出台,表明中央政府对政策是否会产生维持高房价结果、引发民间舆论反弹同样也存在担忧,就像多名专家建议不采取“振兴”字样,而是用“改善”等字眼来替代,避免刺激民间舆论。可是,关于房地产的政策不能总在民间舆论压力与振兴经济之间转圈,这不利于房价调整速度与幅度,从而影响到经济振兴步伐;也不利于购房需求释放,因为买方目前的观望情绪依旧浓厚。
目前房地产普遍存在一种认识上的误区,大家都认为政府出台救市政策就是要救开发商,这种观点是非常片面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应该将房地产业与房地产开发商区别看待,虽然救楼市客观上会产生开发商受益的结果。但是客观上讲房地产业“巨人”也绝对不能倒下,房地产萎缩,农民工都受影响,这是不争的事实。
由于房地产商整体社会形象较差,特别是有些开发商的言论屡屡伤害大众,而让民众把对开发商的仇恨也同时加到房地产业上。可是,在经济萎缩加剧的现在,国务院确定的“让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方针应该更具体化些,从而提示房地产商,国家对房地产业的政策,是从宏观经济出发的全局出发,不是让房价维持在高位或者继续上涨,而是房地产业发展必须与人民能够实现买房意愿并肩而行,绝对不是来托市的。
让购房者得到真正的实惠,让开发商明白大幅度降价才能救自己,才能让市场回归繁荣,才是救市政策的核心要旨。因此地方政府要继续发挥房地产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当前要做的工作应该是消除房地产市场的持续观望气氛。一是开发商对房价维稳或走高的观望;二是购房者对房价走低的观望;三是一些地方政府对国家政策的观望。三种观望不除,房价难以下降,市场难以回暖,房市繁荣遥遥无期。
- 热点资讯
- 2025-09-18十二连跌!西安房价继续下跌 多楼盘以价换量
- 2025-09-11公租房报名!西安市住建局最新通知
- 2025-09-11磅官宣!爱知中学落位【汇兴匠作·金地·长缨赋】旁,执掌优教未来
- 2025-09-08空港阳光里七期项目 助力空港新城品质人居升级
- 2025-09-01福利加码!高新区人才租房优惠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