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房产网 > 新闻中心 > 评测

房地产商何以逃过一死

2009年06月16日 11:14   来源:财经网

  令房地产商可以高枕无忧的是政府和银行,这两家最大的债权人,不仅主动愿意将所有的债务延期,而且愿意以更为宽松的条件,继续提供土地和贷款。

    至少到2009年春节前,中国的房地产商还不敢想象,危机能够如此迅速得到化解。彼时,那些深陷流动性危机的大型房地产开发商,实际上已处濒临破产的境地。

    一方面,由于房屋滞销、工程延期,年底到期的银行开发贷款,已无力归还;另一方面,正值年关,工程款、建筑材料费、民工工资等各项债务均面临集中结算。

    但是,此时的开发商们根本没有钱。例如,富力地产、绿城中国等多家年销售额超过百亿元的大型房地产上市公司,去年年底时的账面现金存款只有不到20亿元——这一般只够维持一个项目的资金投入。一些进行过私募融资或借下海外高息债的开发商,不得不进行债务重组,才能避免被债权人清算的命运。

    房地产企业为何普遍资金枯竭?原因在于房地产商2007年前拿地过于激进,几乎套住了全部资金。也是由于过于激进的扩张,令房地产商的杠杠率已经到达了危险的临界点。

    房屋销售预收款、开发贷款和来自资本市场的募资,是房地产商的三个主要资金来源。中央政府自2004年实施的宏观调控政策,令房地产开发自有资金比例上升。即使如此,银行贷款仍占投资资金近三成左右。

    2009年第一季度,国内贷款在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中的比重为25.3%,自筹资金比重则为37.6%。随着国务院近期将房地产企业自有资本金比例由35%下调至20%,预计房地产自筹资金比例,将进一步下降。所谓自筹资金,实际上主要是房屋预售款——即在房屋建成前,向购房者预支的债务。

    那些长期看好中国房地产前景的业内人士总在强调,中国房地产不存在美国次级债式的金融危机隐患,理由是中国房地产开发贷款仅占银行贷款总额15%左右,而房地产按揭贷款亦与这一比例相当。此外,与美国等已近饱和的市场相比,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将继续支持房地产业的爆发性增长。

    不过,上述观点中实则隐藏着一个陷阱——即认为中国房价和土地价格将只涨不跌,而房地产项目只要能够拿到销售许可证,就能顺利卖光。

    在这样的预期下,房地产开发商以高负债的代价,争夺土地资源——利用政府关系低价圈地或通过招拍挂高价拿地,再利用圈到的土地资源,到同样疯狂的资本市场圈钱。这成为房地产商的主要扩张模式,背后的共同受益者是不仅能够获取高额土地收益,而且能够借此拉动投资的地方政府。

表面上,银行始终对房地产泡沫可能引发的金融风险保持警惕。实际上,银行却相信,与对制造企业的贷款相比,开发贷款是相对安全的贷款。因为土地是比黄金更能保值的资产,房地产商即使破产,银行依然可以用那些看似总在不断升值的土地或房地产项目抵债。

    对于银行更具诱惑的是,除了获取开发贷款回报,对房地产贷款还能进而获取按揭贷款业务,而一个房地产项目的放贷量,相当于对上百个中小企业放贷量。

    作为房地产产业链的上游——房屋这一产品的最终制造者——建筑建材商,却从来处在最为弱势的地位,他们心甘情愿地为没有完成的工程项目垫资,与开发商签订难以保障自身权益的阴阳合同,并为此担负相当大的风险。

    投资银行则愿意为那些负债率已相当危险的开发商提供继续“赌博”的私募基金,因为,贪婪的投资者,比所有人都更相信这个“中国故事”——只要开发商能够从政府手中取得土地,就能取得银行贷款,同时会有建筑建材商心甘情愿地垫资建造,而房子在还未建成的时候,就可以销售并开始回笼资金。如果总有源源不断的人涌入房地产市场,地价和房价总是不断上涨,那么,这个游戏中的每一个玩家都将获益,甚至包括那些成了所谓房奴的购房者。

    但是,几乎没有人预料到,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2008年的房地产市场遭遇深度调整。投资型需求锐减,令房地产成交量迅速下降,在房价开始出现松动的时候,自住型购房者亦持续观望。

    成交量锐减导致房地产商的预售款大幅下降。不久前,绿城中国执行总裁寿柏年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2008年,绿城中国内部计划销售250亿元,最终却只完成150亿元,“这100亿元的差距令绿城中国在2008年底非常难受。”

    实际上,这几乎是房地产商共同面临的问题。当房地产“中国故事”的最后一个环节出了问题的时候,人们才发现,这一通过高额三角债关系维持运转的产业,是如此脆弱。

    假如房子不能按照计划预售,房地产商就不能通过预售回款偿还银行、建筑商的债务,更无法支付新开工项目的土地出让金。最主要的矛盾在于,这些已经抵押、欠债或销售的房屋大部分均是在建工程——随时都有可能变成烂尾楼。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一位官员曾向《财经》记者表示,在去年年底进行调研时,建设部担心很多房地产企业很难渡过年关。

    地方政府官员比房地产开发商更担心年关问题。对于地方政府官员,房地产商年关难过,不仅是地方经济的大问题,而且是个政治问题。

    一位投资过多家房地产企业的投行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在房地产商面临破产的时候,他看到,地方政府和银行比开发商更着急。

    “很多银行是主动提出要给开发商贷款做展期的。地方政府则主动提出土地出让金可延期交付,并帮助开发商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包括那些想要讨债的建筑商和民间高利贷。他们要开发商放心,除了民工工资,所有债务都能延期。”这位投行人士说。这令他意识到,“在房地产商的最大债权人——政府和银行的宽容下,开发商们不会破产。”

    2009年春节后,地方政府不遗余力的救市政策,终于开始发挥功效。积压了近一年的自住型购房者,在预计到“政策已经见底”时,开始入市买房。2009年上半年,北京、上海等全国一线城市住宅成交量屡创新高。

 诚然,在流动性危机逼迫下,一些大型地产商开始在价格上做出让步,甚至以成本价销售,回笼资金。这也是政府和银行对他们提出的要求。

    但是,过高的土地成本,令很多项目的降价空间并不大。更主要的是,开发商们已经看出,政府和银行比他们自己更害怕破产。为此,政府和银行愿意首先为房价下调买单。

    据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等机构测算,银行下调利率及政府减免契税等政策,等同于令房价下降了近30%。

    这是促成房地产市场成交量迅速回升的主要原因。住宅成交量的回升缓解了房地产商的预售回款危机,也缓解了房地产商的债务危机。不过,这并不是令房地产商暂时躲避危机的直接原因。因为,房屋预售至结算回款,还有半年至一年的周期。房地产公司公布的签约销售数字,并不等于真正拿到手并可以自由支配的资金。

    令房地产商可以高枕无忧的是政府和银行,这两家最大的债权人,不仅主动愿意将所有的债务延期,而且愿意以更为宽松的条件,继续提供土地和贷款。

    政府和银行比房地产开发商更需要延续这场游戏。不过,在市场开始出现回调的时候,游戏里的每个玩家,与过去相比都显得有些信心不足。

    在对通胀的预期下,持续低迷的固定资产投资,可能会出现缓慢的回升。这可能是房地产市场真正走出谷底的信号,但仍然不是危机即将划上句号的信号。因为,政府和银行对开发商的放纵,以及市场的回暖,并没有将已经纠结在一起的房地产三角债务矛盾化解。

    开发商的流动性问题,实际上已经转嫁给政府和银行。政府和银行的问题,则被掩盖起来。由于土地出让金和税收下降,以及庞大的投资计划,地方财政压力正不断加大。银行对房地产企业展期贷款总额则达上千亿元,而且,只要房地产商拿到新的土地,银行在发放开发贷款时显得相当宽容。不过,所有展期贷款都不会列入不良贷款之中。

    从数据上看,取得预售许可证的存货量,在小阳春中正在下降。但是,在建工程存货依然巨大。长沙、沈阳等诸多二线开发商的土地储备量,与这些城市房地产市场的消化能力的差距已非常巨大。在这一背景下,由刚性需求支撑的房地产市场,很难长期维持如此稳定的高成交量。

    因此,政府和银行人参吊命式的救市并未令危机终结,只不过是延迟危机最终爆发的时间。

责任编辑:三秦房产网
声明:凡注明"来源:三秦房产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三秦房产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三秦房产网立场。
热点资讯
2025-09-18十二连跌!西安房价继续下跌 多楼盘以价换量
2025-09-11公租房报名!西安市住建局最新通知
2025-08-30紫雲境重磅加推!价格炸裂!单价10500元/㎡击穿雁塔主芯门槛,这次真别错过!
2025-09-11磅官宣!爱知中学落位【汇兴匠作·金地·长缨赋】旁,执掌优教未来
2025-09-08空港阳光里七期项目 助力空港新城品质人居升级

更多>>推荐楼盘

[正荣·紫阙台] 17263 城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