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酝酿将淡出经适房 保障房长效机制待解
近期,上海证券报将持续关注各地保障房建设进展,希望通过解剖个案、分析问题、介绍经验,为读者展现保障房建设的真实情况。
本期调查关注的是由广州引起的经济适用房停建话题。根据本报记者深入调查,除广州外,上海、重庆等地均在反思经济适用房模式的弊端,并有可能在未来淡出经适房建设。如果这一趋势继续扩大,势必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一定影响。“十二五”期间计划的3600万套保障房中,数百万套的经济适用房建设计划是否会因此生变?经适房如何完成向公租房、配套商品房和普通商品房的过渡?如何建设和完善保障房的长效管理机制?我们试图在本期的调查中回答这些问题。
一线城市率先反思经适房
近日,广州一场关于是否应该停建经济适用房的讨论在政府和民间进行。根据当事人广州新城市集团总裁曹志伟介绍,广州市住房保障办已经表态,未来将逐步降低经适房、限价房所占比例。业内解读称,未来广州新增保障房可能全部以公租房形式建设,停建经济适用房和限价房。
作为广州政协委员,曹志伟在年初的广州市两会上提出了应该全面停建、停售财政投资的经适房和限价房,并严格限制其转手交易的建议。曹志伟认为,由于经适房和限价房可交易的属性,谋利者千方百计地希望进入该领域,这可能导致本不属于被保障范围的人占据宝贵的保障房资源,令其保障性质成为空谈。
近日,广州市住房保障办约谈了曹志伟并给出8点回复。在谈到经适房问题时,住房保障办称,现在广州已经逐步降低经适房、限价房所占的比例,并正在研究进一步严格管理已售经适房和限价房的转手交易。在必要时,政府将运用有优先认购权回购转手交易的经适房和限价房,以便循环使用。“我相信经适房和限价房离退出历史舞台的时间不会太远了。”曹志伟称。
实际上,反思经适房并考虑逐步淡出这一市场的还有其他一线城市,比如上海、北京、重庆等地。上海一家参与保障房建设的大型房企内部人士告诉记者,明年开始上海将增加公租房比例。而对于开发商未来大量参建公租房的操作模式,有关人士私下的分析是:开发商持有十年,十年后按商品房销售。
那么,上海经济适用房为什么也在考虑淡出呢?“除了管理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外,上海经济适用房的问题主要出在可售人群的数量上。”该人士称。
根据上海市房管部门的介绍,目前上海第一批经济适用房申请受理工作已经完成,正式受理3.3万户家庭。为了让更多家庭进入购买范围,上海已经在今年3月,将收入指标由第一批的人均月收入2900元以下、人均财产9万元以下,提高到人均月收入3300元以下、人均财产12万元以下。实施范围从原来的13个区扩大到全市所有区(县)。但是,根据业内人士的说法,几次变动中,另外两条红线一直没有改变,一是人均面积15平方米以下,二是具有上海户籍。在业内人士看来,经济适用房面积本身并不大,如果再大幅提高人均居住面积的上限,比如提高到人均20平方米以下,那么,一个原有60平方米住房的三口之家购置经济适用房的必要性就变得牵强。
- 热点资讯
- 2025-09-18十二连跌!西安房价继续下跌 多楼盘以价换量
- 2025-08-25迎开学!西安这些新学校即将亮相
- 2025-09-11公租房报名!西安市住建局最新通知
- 2025-08-26滨江翡翠城 | 117㎡四室端厅享豪宅体验,新品样板间全城绽放!
- 2025-08-20深化建筑业改革 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