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农民工娃娃讨薪续 市长现场帮忙讨薪
“我要上学”、“还父母血汗钱”——据8月21日本报报道,近日发生在云南大理市“13名孩子帮农民工父母讨薪”事件照片在网络传开后,引发舆论强烈关注。记者调查了解到,“娃娃讨薪”的背后,涉及开发商、承建方、劳务公司之间的连环工程债务纠纷。而在这场纠纷中,开发商拖欠1000多名农民工工资2000多万元。最新消息说,经过大理州、大理市有关部门的努力,在前期支付300万元的基础上,8月20日,业主方将1400万元资金划入大理白族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局指定账户。大理市市长亲率工作组赴昆明督促及时兑现农民工工资。
“13名孩子帮农民工父母讨薪”事件有望在州长、市长的关注下得到解决,这些为父母讨薪的孩子们的努力也有望得到回报。但其暴露出来的“只要引起舆论关注、只要受到社会关注,才可能得到解决”的“传统讨薪路线图”,仍然没有走出怪圈,反映出来的“没有压力不给,压力不大不给,压力大了马上给”的农民工工资支付的“潜规则”值得深思。
前有扬言跳楼、卧轨,集体上访,现在又出现孩子帮父母讨薪,一次又一次的讨薪纠纷,一次又一次的危机处理,每次都牵扯着公众敏感的神经,撞击着社会的心理底线。自从2003年10月熊德明向温总理实话实说讨薪难,各地加大力度治理欠薪,不少地方还形成了预防和治理农民工欠薪的制度,近10年过去了,农民工欠薪事件确实大大减少,但是,并未根绝。“娃娃讨薪”事件再一次将公众的视线拉回到农民工这个弱势群体上。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受伤的总是农民工?为什么农民工总被当成“软柿子”?难道农民工工资的支付每次都需要市长出面吗?
拖欠农民工工资总有这样那样的理由,比如,一些地方急于招商引资,把关不严,导致有的开发商虚假注资后“空手套白狼”,最后造成“烂尾”工程,无法支付农民工工资;或是工程层层分包、非法转包或是建筑企业非法挂靠现象没有得到严格禁止;或是一些地方融资平台项目因资金紧张无法开工或者开工不足,导致工程款不能按期支付,等等。无论什么原因,别的环节、别的人的钱都不能少,惟有农民工工资可以晚点发、少点发,甚至拖着不发,这已成欠薪事件中的普遍规律。
一些地方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的表态言犹在耳,恶意拖欠工资罪也已经入刑。从预防、检查到监督,每一个环节似乎都有制度规定,但是,不少地方办法、制度挂在墙上,解决问题说在嘴上,农民工工资支付机制仍然停留于一纸空文,没有人负责,没有人监管,犯罪了没有人追究,即使是拿到了法院的判决也无法执行。制度被虚置,判决成“白条”,不少企业把拖欠农民工工资不当回事,农民工话语权弱,在没有公权力撑腰下,农民工工资被拖欠问题就演变成了老大难问题。
预防制度化,监督常态化,执行强制化,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并不是束手无策的难题。市长出马能够解决的问题,相信通过强化制度的执行也能够解决。只要给农民工工资支付机制加装“硬约束”,让拖欠者付出应有代价,让管理者不敢推脱敷衍,给农民工以通畅的救济渠道,让及时支付农民工工资成为用工单位的自觉行为,这个问题就能够解决,否则,市长出面协调欠薪问题的景观很可能会换个时间、换个地点重演。(郭振刚)
- 热点资讯
- 2025-08-26滨江翡翠城 | 117㎡四室端厅享豪宅体验,新品样板间全城绽放!
- 2025-08-25迎开学!西安这些新学校即将亮相
- 2025-08-18我市扎实推进“保交楼 保回迁”各项工作
- 2025-08-21越秀服务持续打磨优质基本盘,合约面积达9245万平方米
- 2025-08-15金茂×贝好家 | 双强联袂的行业革新,划时代的好房子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