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联播》 西安:让“遗址里的百姓”不遗憾
昨晚(12月29日)央视《新闻联播》“回眸十一五展望十二五”专栏播出了《西安:让“遗址里的百姓”不遗憾》,报道了西安在“十一五”期间,以人为本破解文物保护难题,让祖祖辈辈守着遗址的群众享受到文物保护与改善民生并重带来的可喜变化。
在历史遗存众多的古城西安,有不少生活在“遗址里”的百姓,央视的报道就从西安67岁的坑底寨村居民何来生的生活说起。老何每天清晨都会来到位于西安市北郊的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练武,但在几年前,住在遗址里面的他可没这么滋润。何来生告诉记者:“村子没有拆迁之前,我家门口就是个垃圾堆,一旁是个厕所,连上厕所都要排队。”
报道介绍说,从三年前的西安航测图可以看到,在大明宫遗址区里,当时三分之二是棚户区和城中村,居住着10万名群众。作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这里却一直是西安市最脏乱差的地方。西安市规划局局长和红星坦言:“过去是一味地保护它,没有想到让这些遗址产生效益,给老百姓带来幸福指数。”
从2008年开始,西安市决定将文物保护和改善民生的两道难题一起做,对大明宫遗址区进行了整体拆迁。短短两年时间,10万名群众全部得到了妥善安置。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西门外正在建设的小区就是何来生的新家。何来生高兴地向记者介绍:“咱将来住到公园隔壁,等于跟皇宫一墙之隔,将来上了楼,窗户打开,把公园里面啥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今年10月,体现出文物本体原真性、完整性的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呈现在世人面前。而大明宫的建筑也出现在了上海世博园内,沉寂了上千年的东方圣殿再次被世人关注。除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外,西安先后利用遗址的文化元素建设了唐长安城城墙、曲江池、寒窑等遗址公园,进行了小雁塔古建筑群修缮等工程,一座座遗址公园成为古城最美丽的地方。
对于西安破解两道难题的探索,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孙清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最大的亮点就是把对历史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科学利用和改善群众生活、改善民生、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价值有机结合起来。”
“十一五”期间,西安市文物保护投入资金15亿元,用于拆迁安置资金上百亿元,安置群众37000多户,133000多人。未来五年,西安将新建50到80个博物馆,力争达到100个博物馆。未来五年,西安将全面系统地保护好大陵墓等多个古文化遗存,力争使西安成为“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欣闻)
- 热点资讯
- 2025-07-22城市更新的4条建议——健全造血是主题,抓大促小是关键
- 2025-07-23央行:房地产贷款增速回升
- 2025-07-22沣东两个安置房项目有新进展
- 2025-07-24国宾峯面之上, 以一卷宋韵读懂金泰・和樾的松弛感哲学
- 2025-07-22西安咸阳国际机场T5航站楼国内航班值机截止时间缩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