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的心态应慢慢平和下来
本周似乎是上海楼市极度敏感的一周,先是网上房地产备案系统开通,沪上商品房销售开始全部公示,购房人要求购买的,开发企业不得拒绝;再就是还未经确认的本月起“期房限转”的消息;而在业内,甚至还流传着预售门槛将放低和转按揭会被禁止两种说法。
在这之前,有消息报道,2003年上海住宅的平均价格已经超过北京、深圳等地,居全国之首。应该说此消息并不会令很多人吃惊,这样价格也符合上海这个城市在国内的地位。问题关键在于,这些相关消息背后传达出的信息是什么?对此,业内人士各执一词,你可以理解为上海的房价已经太高了,今后将会回落;你也可以理解为上海的房地产市场正处于非常兴旺的阶段,因为价格上扬本身就是一种不错的信号;你甚至可以理解为这是消费者和投资者对上海今后经济发展充满信心的表现,只有对未来有信心,大家才敢于贷款置业。
我们曾经向读者指出过,所谓的“中房指数”、“上房指数”所显示出来的价格变化实际上很难反映上海楼市真实而具体的变化情况。主要原因在于:近年来新开发的楼盘大多在内环线、甚至外环线以外,而3、5年前的新楼比较多的仍然集中在中心城区。这样一来,以全市平均价格来进行比较,显然缺乏可比性。因此,同一区域的价格比较才更具有直观的意义。
关于房地产是不是存在泡沫的争论已经持续了两年,其实,无论业界、学界再怎么争得面红耳赤,绝大多数市民的想法和政府的想法是一致的。他们希望:第一,保持稳定,避免大起大落―――那样对谁都没有好处;第二,小幅缓慢地上扬,买了房的人可以有合理的收益,没买房的人也不至于“望房兴叹”。可惜,在过去5年、特别是最近3年中,这个希望离实际发生的情况还是有相当大的距离的。
但是,市场的走向(特别是具有投资价值的产品的市场)一方面取决于一时一刻当下的供求关系,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的预期。如果人们在预期上达成了共识,那么市场的基调也就基本上确定下来。
所以,可以预计,从2004年开始,上海楼市最大的变化将是心态的逐渐平和:一方面,可见的中长期的前景是美好的,这可以让投资者吃一颗“定心丸”;另一方面,短期的潜力又是有限度的,这又给一些“炒家”服了一帖“清醒剂”。如果没有什么大的变动,估计这种平和而愉快的心态将会维持5到8年。
- 热点资讯
- 2025-06-10中办、国办: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引导支持社会力量运营长期租赁住房
- 2025-06-12曲江新区:融合创新推动文旅产业蓬勃发展
- 2025-06-20西安楼市新政:优先供应“好房子”地块
- 2025-06-16央行:5月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增加8347亿元
- 2025-06-10楼面价11707元/㎡!绿城竞得奥体核心板块最后1宗住宅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