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着手整顿炒楼现象 温州炒楼团陷入尴尬境地
新楼盘还没拿到预售许可证,却被“预订”了相当部分,炒号者蠢蠢欲动。楼盘开盘,开发商硬是“捂”着好房子不卖,等着房价慢慢抬高分批卖。
这些都是以前上海楼市中比较普遍的现象,但现在都将被禁止。
继去年底传出要出台期房限制转让政策之后,日前,上海市正式开始实施《上海市商品房销售合同网上备案和登记办法》,着手整顿“炒楼”现象。
4月1日,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局宣布,上海市商品房销售网上备案登记系统已正式开通,全市新建商品房的预售和销售都将纳入这一系统,并上网公布。
据了解,根据新出台的《上海市商品房销售合同网上备案和登记办法》规定,沪上新建商品房项目,在房地产开发企业取得预售许可证或者房地产权证后,应上网公布各项“身份资料”。凡在网上公布的可供销售的商品房,购房人要求购买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不得拒绝。
除了上海之外,长三角的另外两个重要城市――杭州和南京也先后制定了炒楼禁令。
去年底,杭州对二手房买卖征收20%的个人所得税,并于今年元旦正式实施,此项政策被媒体称为“杭州房地产新政”。
南京也不甘落后。3月中旬,南京出台了遏制炒房投机活动的一项政策―――《关于加强商品房市场管理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意见》。
据了解,政策主要包括了实名制认购、监管退房房源销售、开发商售楼“一房清”、开发项目网上公示等。《意见》明确规定,禁止炒房号、炒楼花。
禁令一出,南京马上有媒体把这条禁令理解为专门针对温州炒楼者的,声称:“南京市出台新政狙击温州炒房团”。
对于温州购房团,各方的观点历来都是爱恨交加。谁都不能否认,温州的炒楼者对活跃市场起了不小的作用。从各地媒体报道来看,温州购房团所到之处,大多房价飞涨。由此,温州的炒家受到了全国的关注,成为近两年来房地产业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
炒楼带来的是房地产市场的暴涨,以温州资金最为集中的上海为例,国家统计局在3月份发布的形势报告中显示,2003年上海市的平均房价达到每平方米5118元,同比增长24.2%,首次超过北京,位居全国各省区市之首。
炒楼在很多人心中是一个贬义词,大多跟经济泡沫、金融危机联系在一起。但在目前这样的背景下,类似温州购房团这样的集体炒家却成为政府很欢迎的一个群体。
不久前,温州购房团来到了沈阳。对购房团的到来,沈阳房地产开发协会副会长王俊銮说:“非常欢迎他们到来,因为沈阳今后按照市政府定的发展目标应该说还有很大差距,特别需要不同程度的一些像温州购房团这样的团体,来进入沈阳,将辽宁和沈阳的资源尽快盘活。”在沈阳,积压一年以上的商品房超过100万平方米,其中90%是中高档住宅。2003年,沈阳市商品房平均价格为每平方米2915.9元,比2002年增长6.5%,在全国40个大中城市中处于偏下水平。
但随着房价的上升,有越来越多的老百姓承受不住被炒高的房价。政府也开始表现出较为复杂的心态。去年上海房价上涨超过20%,在统计数据公布之后的一段时间内,上海市有关部门、专家学者数次在不同场合表示今年的房价不会上涨得太快,但也不会下跌,会平稳上升10%左右。
笔者在温州商铺展采访时,有一位张姓的炒家给记者打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温州购房团就像是‘二奶’,在需要的时候,一些地方希望我们能过去炒,等现在受到压力了,又希望我们不出现,但内心还是希望我们能过去买他们房子的。”
- 热点资讯
- 2025-04-09最新!西安地铁9号线支线规划曝光
- 2025-04-14新一代金茂府 以“未来人居”致献智识人士
- 2025-04-02源邸滨湖2025湖岛美术馆首展,正式启幕
- 2025-04-03国际顶尖设计团队齐聚 地建嘉信臻境2025经纪人峰会共话未来人居新趋势
- 2025-04-14长龙航空国内航班4月25日起转场至T5航站楼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