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在别处 房地产异地开发风云涌动(图)
南派开发商首发门户城市,大走品牌路线
进入超大城市,尤其是进入北京和上海这样的门户城市,从某种意义上说就具备了“全国”概念的品牌影响力。如今,广东房产巨头:万科、中海、金地、合生创展、珠江地产、富力等齐聚京沪两地,在确立了行业地位的同时又开始在全国各地跑马圈地,扩充领地。从另一个角度上说,企业进入跨区域开发也反映了区域市场的竞争状态。深圳、广州的开发商是最早涉足异地开发的,与国内其他城市相比,这些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化程度最成熟,竞争也最激烈。
南派开发商为“北伐”作了充分准备,属战略型。他们走出来时已经为其企业、项目类型作了模式设计,并以“照方抓药”的方式培育产品。万科的郊区路线,金地的中高端定位等都让人们感受到南派开发商的专业功力,对于几经房地产市场沉浮起落的南派开发商来说,他们对市场和产品已有较深刻的领悟。其资金实力、产品设计、营销策略、操控能力都具有较强的运作能力和成形的运行模式,虽也不时陷入水土不服的困境,但他们仍然可以从容面对。
北派开发商游走四方,好似猛虎下山
最早进入跨区域开发的北派代表当属万达,万达也是最早实施全国发展战略的房地产企业。住宅方面,从2000年开始,万达在北京、成都、昆明、南昌等地全面出击,开发住宅常常在百万规模,气魄、规模令业界瞠目。2002年万达推出“订单商业地产”,开发收租物业,其专注的领域始终与最前沿的市场步调一致,万达的发展动向也成为业界研究关注的热点。
在各地开发商北上进京的同时,北京的开发商也在试探性地将触角伸向异地。北京开发商跨地域开发并未形成气候和规模,很大程度是这个市场尚处于全面开发进程中,竞争远未及南方城市。涉足异地开发的北京开发企业一定是发现了新的机会,而非充分的战略部署。除潘石屹为其博鳌项目大造声势外,其他北京籍开发商并没有做太多炒作。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在群雄汇聚的上海,鲜有北京籍的开发商。曾有京城开发商坦言,这一区域经济实力强但人也精明,尤其是上海人太精明了,北方人的做事风格和管理能力很难搞定他们。这种不乏偏颇的调侃,也确实反映了北京开发商的心态。
一个例外当属天津顺驰。同属北派开发商,顺驰的神速崛起和攻城略地之势使业界为之侧目,如今顺驰在上海、江苏、南京都在拿地,在上海的顺驰蓝湾已经开始认购,另外两个项目也在规划之中。顺驰的气魄很北方。但北派和南派的开发商都觉得他的出手有点“玄”。只要顺驰参与的土地拍卖,价格注定创新高;高薪招兵买马,高额广告投放……使其成为南北派开发企业公认的另类房企。
海派开发商稳健低调,出手不凡
上海楼市近两年前一路高歌,也造就出一大批优秀的本土房地产企业。随着各地开发企业纷争而入,利润空间渐小和竞争程度增大迫使“足不出沪”的上海本土开发商谋求异地发展。2003年上海房地产综合实力排名前十位的开发商中一半以上都已成为跨区域开发的企业。
位居榜首的绿地集团是上海最早涉足全国发展战略的房地产企业,2003年更是高歌猛进而且出手不凡。在合肥投资17亿元开发一个65万平方米的上海城,在长春投资45亿元开发长春上海城,在昆山投资237亿元开发昆山国际生态大型综合居住区。年底又与西安高新区签署了50亿元的合作项目,获得900亩土地的开发权。绿地在两年内成功进入了七个城市。
排名第二的大华企业2002年将跨区域开发的第一步迈向了长春,之后在南京开发了占地1800亩的房地产项目,又用约5亿元的价格拿下了武昌南湖风景区700亩的大型地块。据悉,该公司今后还将在大连、沈阳、马鞍山、嘉兴等有潜力的城市开发项目。
排名第四的复地集团更是不甘人后。他们异地开发的第一个落脚点选择了武汉的汉阳,如今这个30万平方米的项目已经初具规模并获得了较好的经济回报和市场影响力。2003年复地在南京、北京又各拥有了两个项目,他们还在寻找更多的机会。
除此之外,陆家嘴集团、中华企业和西部集团等也都跻身跨地域开发企业行列。
- 上一篇:·广州:地产巨头提前会战“五一”为寻市场空档
- 下一篇:·跃层住宅中看不中用
- 热点资讯
- 2025-04-09最新!西安地铁9号线支线规划曝光
- 2025-04-14新一代金茂府 以“未来人居”致献智识人士
- 2025-04-02源邸滨湖2025湖岛美术馆首展,正式启幕
- 2025-04-03国际顶尖设计团队齐聚 地建嘉信臻境2025经纪人峰会共话未来人居新趋势
- 2025-04-14长龙航空国内航班4月25日起转场至T5航站楼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