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好”楼盘之八大怪现象
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最大”、“第一”、“首家”等字眼的楼盘广告随处可见,这着实让项目赢得不少吆喝声,也赚取不少关注的眼球。销售的结果往往是:购房者买单,同行观摩学习,开发商赚钱,大家其乐融融、叫好声一片。这本是大家共赢的事情,但记者在结合“以人为本”的居住理念下,在坚持回归“家”的本意信念下,对以下“叫好声一片”的八种现象泼泼冷水,让冲动的购房者和开发商能够保持更加清醒的头脑,别为了赚取“吆喝”而耗费巨资。
现象之一 外观时装化
漂亮模特着豪华时装在T型台上令人耳目一新、羡慕不已,但舞台上表演的服装主要用来展览的,相当多的衣服根本不适合普通人穿着去上班、逛大街。可开发的楼盘就不一样了,它不仅要让业主真正亲近,而且寿命还要长达70年以上,不能因为只考虑眼前的洋气和漂亮而牺牲其持久的生命力。放眼西安乃至全国的楼盘,以“繁琐线角”为代表的“欧陆风”曾笑傲江湖,赢得普通消费者赞誉声一片,似乎住进这类的房子就等于生活在了欧洲,就回到了“巴洛克时代”。可结果楼盘在迷失民族及城市的符号后,也彻底迷失了自己,得到的只是曾风光一时的哗众取宠。
前面说的是楼盘的外观及造型,在外立面的颜色及材质的选择上也同样存在问题。有人说,西安太土、太旧,到处都是灰蒙蒙的,所以强烈呼吁给建筑以颜色,还城市缤纷的色彩。这没错,也很令人鼓舞,但这并不意味着只给城市以昙花一现的颜色,更不应该成为开发商叫卖产品的噱头。西安有很多楼盘,刚建成的时候金碧辉煌、光彩照人,开发商在赚足眼球、赚够吆喝的同时,也撑饱了腰包。可过了一两年后,这些楼盘的外观已今非昔比、“劣迹”斑斑,到处都是剥落起皮的涂料,原本鲜艳的颜色此时已成为“大花脸”,成为城市建设的一大败笔。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化了浓妆的人遭雨淋会是什么样子?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议开发商在建设楼盘时适当考虑楼盘的持久性特点,选择能够见证和表现楼盘历史的材质和色彩。建议购房者在选择房屋时不要被眼前的虚假美景所迷惑,要考虑几年以后的情景。
现象之二 公建张扬化
社区会所最早出现在深圳、广州,主要集中在规模较大的楼盘里。如今,会所建设已经成为全国楼盘竞争的一个热点。你有5000平方米的会所,我就要建8000平方米,然后对外吆喝着“超大规模会所,功能怎么怎么齐备”。事实上,购房者能从这些豪华的会所里得到多少实质的服务,这恐怕要打个问号。据悉,全国各地楼盘的会所普遍经营得不甚理想。
会所如此,其他配套设施也是如此。社区就是社区,业主不可能让社区完全承担城市的功能。在社区里,为解决业主就医应该配备医院,但你不可能也没必要建一所耗资数千万元的甲等医院,而且还要求各类疑难杂症都能解决;在社区里,为解决业主孩子的教育问题,应该根据楼盘规模有选择地配备幼儿园、小学、中学,但你不可能为了找卖点连大学都建成了。另外,还有一些楼盘宣称要建连整个城市都没有的其他娱乐设施,这些确实令人振奋,也令业主感到尊贵,但客观地说,这些真的需要吗?即使建成了,真得能够持久运作吗?
现象之三 广场城市化
环境景观是购房者选择房屋时的重点考虑因素,开发商也变着法子想在环境上大做文章,这也推动了整个人居环境的改善。但任何事物“过犹不及”,或者说“物极必反”。有些楼盘为了吸引购房者,为了“造势”找卖点,在社区里建造超大规模的广场,这些广场动辄十数亩甚至数十亩,确实给人非常大气的感觉,让人在不由自主中就喜欢上了这个楼盘,从而心甘情愿地为这豪华的广场买单。
可社区广场是业主修身养性的场所,温馨、舒适才是第一位的,空间尺度一般不宜过大,否则,从功能上就可能会转变为城市广场。社区广场是为社区业主服务的,对外界应既有相容性又有一定的排斥性,如果社区广场尺度过大、空间过于开敞,就会导致更多的非业主人员进入社区广场,从而影响社区业主平静的生活。而且社区业主维持这个广场的成本也过于昂贵。
现象之四 景观绿地化
环境景观的营造应该因地制宜,而不应该照搬照抄。绿油油的草坪确实好看,但如果只能远观而无法真正亲近它,那草坪又有什么实质意义呢?炎炎烈日下,草坪能成为你休闲的场所吗?潺潺的流水着实令人神往,但如果业主因此而不堪重负,或流水变成臭水,那么,这样的景观能经得起长久考验吗?
西安毕竟地处内陆,环境气候干燥,冬冷夏热;西安毕竟缺水,草坪的浇灌要消耗大量的水。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西安一些企业家属区的环境景观营造值得借鉴,普普通通的几棵大树、简简单单的休闲躺椅、简陋而适用的健身器材等等都成为业主汇聚交流的场所,而日常维护基本不需要费用。
现象之五 概念西洋化
现在的楼盘不起个别人看不懂的名字,似乎就不能成为高尚社区,而且好像越怪异越好,全国各地都存在这种现象。购房者看楼盘名字不知所云,叫起来也拗口,建筑设计师也感慨从没接触过,但这往往就是售价较高的楼盘。西安的就不点名道姓了,有些人可能深有体会。就说北京的“MOMA”吧!你问国际设计大师贝聿铭,他知道什么叫“MOMA”?这个楼盘售价约13000元/平方米,第一次听到这个楼盘名字的人都不知所云,事实上就是几个单词第一个字母的组合,但在北京卖得还挺好。
针对这种现象,西北建筑设计研究院的一位设计师曾打电话质疑记者:“你们天天冒出建筑生词,我搞了一辈子的建筑都不知道你们说的是什么东西,你到英文词典里能找到‘SOHO’吗?”
现象之六 大门气派化
楼盘的第一标识便是大门,这已成为开发商的共识,这也是城市空间与社区空间的分水岭。大门的重要性已越来越突出,从建造规模及规格便可窥一斑。数十米宽的大门比比皆是,豪华程度一个赛一个,而且有越建越豪华的趋势,纪录一个个被打破。你强调大理石贴面,我注重汉白玉雕塑,他采纳铸铁镀金,反正只要能创造个性,能产生第一,多大代价都愿意出。说实在的,这样的大门中看不中用,给人的感觉是欣赏而不是亲近,更不是使用。
现象之七 生活铺张化
生活铺张化现象主要体现在楼盘的定位和宣传上,过分宣扬“豪宅”、“小资”、“精英”、“金领”等带有明显标志的字眼,过分宣传豪华铺张的生活方式,有的虽然隐晦为“时尚”、“先锋”等概念实质还是贴上阶层的概念。既然是这样的人群,自然就倡导只有这类人才能消费得起的生活方式,于是,豪华铺张之风气蔓延。实质上,家是一个温馨的港湾,家是一个修养生息的场所。无论怎么定位,温馨、舒适、便利才是家最重要的组成。
现象之八 物业从属化
物业从属化现象最为普遍,西安绝大多数物业公司都是其房地产企业的子公司,无论是当地的领军企业还是名不见经传的中小企业,情况基本一致。这种现象说不上到底是好是坏,反正开发企业不太放心将自己开发的楼盘交给其他物业公司进行管理,一方面基于对品牌的塑造和营销的渗透,另一方面也基于能在物业管理方面有所作为。但现实的情况是,物业公司像断不了奶的孩子,时刻需要房地产公司的支持和资助。同时,物业公司又经常要为房地产公司戴罪受过。这样,导致物业公司和房地产公司责权不明晰。
任何事物都有“度”的限制,超过了“度”就可能走向反面。以上分析的八种现象,对普通购房者的第一感觉来说,肯定是“叫好声一片”,对开发商来说,也是极其热衷的事情。给这八种现象泼点冷水,只是希望开发商和购房者能够切合实际、把握好“度”,别为了营造“吆喝”而耗费过多的资金,让家能够更贴近实际、更显得温馨!
- 上一篇:·经济适用房新政留暗箱操作隐患
- 下一篇:·楼市观察:动力地产铸就魅力西安
- 热点资讯
- 2025-06-10中办、国办: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引导支持社会力量运营长期租赁住房
- 2025-06-12曲江新区:融合创新推动文旅产业蓬勃发展
- 2025-06-20西安楼市新政:优先供应“好房子”地块
- 2025-06-16央行:5月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增加8347亿元
- 2025-06-10楼面价11707元/㎡!绿城竞得奥体核心板块最后1宗住宅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