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集资建房 “风起云涌”
提起双轨制,许多人都不会陌生,它曾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真切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那时的双轨制意味着一件商品经过不同的渠道得到它得付出不同的价格,它是我国当时市场经济还不完善的产物。
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生活中又将出现一个双轨制,与以前的双轨制不同,这个双轨制将出现在房地产开发中,是原有开发方式的重大变革:以后的地产开发将由地产公司一家独霸变为个人集资建房和地产专业公司开发并行天下,它是地产市场充分竞争的结果,是地产市场经济成熟的表现,它的催生者就是目前地产界轰动一时的个人集资建房。
据记者了解,在广泛征求众多地产界专家意见后,日前北京市人大代表孙维绚已正式向北京市人代会提出了代表提案,提案中把目前北京市个人集资建房的实践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孙维绚认为,于凌罡牵头的个人集资建房有望成为北京市目前解决中等收入家庭(年收入6万―10万元)的一条切实可行的新思路。此提案一旦通过,国内地产开发的面貌将发生划时代的变化,个人集资建房这种令人耳目一新的地产建设开发模式将登上自己的舞台,它不仅将使许多原来对自己所住房子的开发毫无发言权的购房者变成自己住宅开发的真正主人,也使更多具有中等收入的人能更早地买到自己的满意住宅。
此提案一旦通过,中国地产界将永远记住2005年。
国内集资建房第一人于凌罡的事业看来正步入朝阳。当记者采访时,这位刚过30岁的年轻人疲惫中透着抑制不住的兴奋,充满自信的他对记者说,个人集资建房这条路看来是走对了,当初刚开始操作时,他曾设想的种种困难而今正一个个被顺利克服,尤其让他感到振奋的是,上至建设部下至北京市建委的各级有关部门对他的集资建房项目都表示了肯定,相关审批政策目前也是一路绿灯。
个人集资建房惊动建设部
面对大城市惊人的商品房高价,一种“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个人合作建房模式最近正在一些大城市悄然出现。首家个人集资建房公司将在春节后注册,并获银行支持。针对个人集资建房这一现象,建设部日前发函表示关注。
于凌罡的效仿者们
2003年4月23日,身在美国的留学生kjm1089(真实姓名叫翁云)在“胜利家园”论坛上发表了这样一个帖子:“你想用同一笔钱既买房又自己开公司当老板,还可以结识一大批有志创业的人才,一举三得吗?集体买地造房team?小组?是你的最佳选择!”不到一个月就召集了50多位海外留学人士和国内的IT专业人员、会计、金融人才、房屋设计师等加入了这个团队,目的是在上海集资买地盖楼,名字为“硅谷楼”。当年7月底,他们已经筹集到了100万美元,他们一步步地勾勒出一栋“梦想中的房子”,并为之四处奔走。
2003年下半年,翁云和团队成员联合了50多位海外留学博士联名写信,请求上海市有关部门能给“海归”免去建房的所有税收,但他们的愿望没有实现,相关政府部门也没有向他们提供便宜合适的地皮。2003年9月,论坛渐渐冷清了。2004年1月,上海个人合作建房的倡导人翁云改变了原先的计划,开始在松江、闵行开发房地产。由于得不到政府的支持,翁云的梦想破灭了,国内首个“个人集资建房”的计划宣告流产。
现在上海的效仿者
在北京,于凌罡们努力实现梦想的同时,上海有一群想要“集资开公司给自己造房的人”也在进行类似的活动。
为首者叫朱剑,项目暂取名“上海家圆”,计划盖300套房,每套房在100平方米左右。如果该项目准备投标市场价位在每亩300万元左右的地块,则需要投入的资金约为6000万元人民币。根据朱剑等人的计算,自己合资盖楼,房屋的价格将比市场售价低30%-40%,因为能扣除开发商约30%的开发利润和10%的营销成本。
要把“上海家圆”建起来,朱剑等发起人的计划是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成立家圆投资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由核心人员出资,打通“上海家圆”项目筹备及开发过程中的资金链条,提出切实可行的土地获取方案,为“家”项目开发实体培养稳定高效的工作团队,并完成“家圆”项目相关法律文件。下一步是成立家圆房产投资有限公司,就是一个房地产开发商,作为前一个公司的子公司实施土地招投标、工程建设等具体工作。该项目发起人朱剑等人先成立了一个10人左右的核心成员组,年龄在28岁-32岁,负责前期策划活动。据介绍,当网上意向注册达到1000人的时候,他们才能开始着手操作。现在已经有400多人在网上注册,表示有意向参与“上海家圆”集资建房的计划。
成都的效仿者
今年1月成都也有人正式发出倡议,要征集100人集资盖房子,组织者成都律师王劲夫称他们近期将向成都市有关部门提交集资建房的相关报告和详细计划,目前个人集资项目已取名“大同花园”。
在王劲夫的设想中,其个人集资建房操作步骤包括:组织约100户左右自愿者――在自愿者中推选10名左右的代表,成立一个类似合伙的经济组织――制定集资建房的制度、方案和具体实施计划――参与土地使用权的竞买,取得土地使用权――根据自愿者对户型的要求,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楼盘设计――委托一家有建筑施工资质的企业建房――办理建房的相关手续――根据各个自愿者(投资人)认购的房屋面积的大小进行房屋分配――办理房屋产权手续和分户手续――清算整个建房过程中的债权债务。
按照自己的设想,王劲夫计划在今年春节前完成自愿者的征集报名和审查;在3个月内完成合伙人资金的收集;在今年5月份左右完成建房的详细计划;半年后参与土地的竞买,力争在2005年底拿到土地;在年内完成规划设计;最终争取在两年之内交房。
王劲夫表示,集资建房每平方米的总价格不会超过2000元,粗略测算,在成都个人集资建房要比购买商品房节约30%左右。
个人集资建房是对高房价的阉割
楼市之“坚挺”与股市之“疲软”是国内经济圈近些年来“相映成趣”的一大现象,二者虽然“软硬”状态不同,却带来了相似的情形:股市之“疲软”使股民高兴不起来,楼市之“坚挺”同样让老百姓心情灰暗、沉重。看看高房价如今都把百姓逼到什么份上:生活在城市里的人自发地联合起来,要自己盖房了。
- 热点资讯
- 2025-04-25越秀西安 | 94亩,越秀携手高科落子沣东高新科创融合区,领袖西安第六盘
- 2025-04-30越秀西安 | 三代同堂换房记:从蜗居高新到143㎡四代洋房,我们等了十年!
- 2025-04-28央行上海总部:2025年一季度长三角地区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增加2528亿元
- 2025-05-06引爆五一!实景美学样板间开放的背后,看紫雲境如何重构主城生活标准
- 2025-04-27加速建设!一批安置房、酒店迎来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