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商死守暴利不放 政策回暖信号应缓行
在向购房者表达了调整高房价的决心后,有关部门又向严控了八个月的房地产行业释放出回暖信号。近日,有媒体援引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郑京平在上半年经济形势发布会上的话,来佐证这一观点。不管其分析是否符合郑京平的原意,但恐怕目前整个房地产界都想表达渴望回暖的心情。然而,在目前情况下如果政策真的“回暖”,也许并不是一件好事。
在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随着交易量下降,房地产行业投资增速也在下降,各种建材老板们也要掰着手指头,计算下滑的利润,着手削减投资,而来自这些行业的投资却是支持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关键,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但房地产政策如果过早回暖,导致房价继续非正常上涨,将会进一步抑制社会消费需求。近些年来,由于房价高企,许多人为在“将来”买房拼命储蓄,不得已抑制诸多方面消费,这同样导致房地产以外其他诸多领域投资的不足或低收益。
在谈到房价过高对经济的影响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尹中立指出:“2002年后,一般消费品的物价指数基本没什么变化,而煤油电这些能源价格和房价涨势却特别大,这说明人们收入中越来越大的部分用于住房消费,这将对一般消费品有很大的挤出效应”。如果说房地产业属于支柱型产业,但诸多一般消费品市场的萎靡不振,同样会对经济增长造成消极影响。
相比依靠增加投资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内需其实更利于经济社会健康发展,选择何种方式为经济增长主要方式,甚至关系国家经济安全。清华大学世界与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日前就指出,从中长期角度看,中国宏观经济的根本问题,一是国内消费疲软,消费占GDP的比重太低,二是投资在经济增长中所占的比重太高,这极易导致“日本病”出现,最终可能拖累整个宏观经济。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教授许小年也曾警告:“中国经济的增长模式已经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了。如果我们继续依靠投资实现增长,外延粗放的增长模式再推行下去,中国步东盟国家和日本的后尘,陷入一场金融或经济危机,并非完全不可能”。所以,通过拉高房屋售价,以消费疲软换取投资增长,导致消费与投资的严重失衡,对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不一定是好事。
如果说,随着房屋交易量下降,水泥和建材老板们要掰着手指头算账,那么与房价上涨相对应的则是,百姓手中钱财将流失得更多、更快。房价下降导致房产和建材老板们相比利润下滑,而房价上涨于百姓来说,可能就意味着要为这些老板“多打几辈子的工”。况且,作为房地产商来说,如果房价降了,总体利润还是会随着交易量上升而增加,投资积极性一样可以保持。所以现在的根本问题不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狠了,而是某些房地产商死守暴利不放。
房价过高对于国人生活质量的挤压效应实际已经非常明显。在城市中,由于房屋按揭支出比例过大,许多白领不得已“领着白领工资过着蓝领生活”,而所谓蓝领者肯定就更加不堪。这种在经济高速增长下的生活挤压状态,肇因就包括房地产商对于国人财富的某些变相“掠夺”,如果房地产政策过早“回暖”,无疑并不利于百姓生活的暂时休养生息和经济结构的长远合理调整。
所以出现经济高速增长下的生活挤压状态,说到底是没有摆正经济增长与改善百姓生活质量间的关系,是视GDP增长重于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体现。其实,与其将经济增长建立在降低百姓生活质量的基础上,不如在保持经济适度健康增长的前提下,努力提升百姓生活水准,否则也难说不是盲目追逐政绩下发展目的的本末倒置。
- 热点资讯
- 2025-04-25越秀西安 | 94亩,越秀携手高科落子沣东高新科创融合区,领袖西安第六盘
- 2025-04-30越秀西安 | 三代同堂换房记:从蜗居高新到143㎡四代洋房,我们等了十年!
- 2025-04-28央行上海总部:2025年一季度长三角地区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增加2528亿元
- 2025-05-06引爆五一!实景美学样板间开放的背后,看紫雲境如何重构主城生活标准
- 2025-04-27加速建设!一批安置房、酒店迎来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