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06中国楼市且调且涨有些措施未全部到位
中央对经济的判断主要着眼于宏观经济走势,老百姓主要在衣食住行中感受经济形势。但有一点,恐怕中央和我们百姓都很关注,那就是房价走势。这两年的房价好像一匹野马,要约束它的速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明年“银根”可能适当收紧 房地产调控将成常态】
正文
##Detail_Page_AD## 今年10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继续上涨5.4%。
10月,房价涨幅居前六位的城市分别是:北京10.7%;厦门10.5%;深圳9.9%;福州9.6%;沈阳9%;广州8.8%。
其中,北京房价不仅领涨全国,而且自2005年7月份以来,房价已连续15个月上涨。(9月10.3%,8月11.4%,7月11.1%,6月11.2%)
而今年前7个月,深圳市商品房均价比上年同期增长36.3%。
9月,北京商品房成交均价每平米8498元。厦门商品住宅均价每平米6986元。深圳第三季度综合房价每平方米9398.25元。
与此同时,到9月底,全国还有65%的地级以上城市、91.1%的县级城市未按国家规定,公布住房建设规划,仍有5个省、区、市、没有建立廉租住房制度目标责任制,19个地级以上城市没有建立廉租住房制度。
综述:2006年中国楼市且调且涨
实际上,中央为了稳定房价,今年从金融、信贷、土地、税收等方面出台了多项政策,这些政策正在陆续释放它的效力。
2006年的中国房地产市场可以用“且调且涨”四个字来形容,调,是指今年国家对房地产行业出台调控政策最多的一年,涨,是指一些地区的房价仍然处于持续上涨态势。
年初,根据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2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5.5%,环比上涨0.7%。虽然上海出现了2.5%的跌幅,但相对于北京、深圳等城市双位数的涨幅来说,从去年就已经开始的宏观调控效果显然并不理想。
5月,在人民币加速升值的预期下,全国房价持续上涨。而在房地产的带动下,过高的固定资产投资也引起了中央的重视。5月17号,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措施,并提出调整住宅结构、利用税收、信贷等手段加强对房地产行业的调节作用等六条措施。这个北业内“称为国六条”的措施,也从根本上奠定了2006年中国房地产业宏观调控的基调。5月29日,建设部、发改委、财政部等九部委发布《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新一轮房地产宏观调控开始实施,在这份意见中,明确提出从2006年6月1号起,新审批、新开工的商品住房建设,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住房面积所占比重,必须达到开发建设总面积的70%以上;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和廉租住房的土地供应,其年度供应量不得低于居住用地供应总量的70%;对项目资本金比例达不到35%等贷款条件的房地产企业,商业银行不得发放贷款;个人购买第二套住房按揭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30%;二手房交易时,售房收入全额征收营业税的期限从2年延长到5年。
对于这些措施,可以明显感觉到的是,在打击投机炒房的同时,改变房屋供应结构和加大对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保障,是这次宏观调控希望着力解决的问题。
显然,密集的调控措施还是收到了一定效果,二季度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5.7%,上海再降2.8%。到10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5.4%,房价涨幅基本得到控制,在新建商品住房销售价格上,上海、北海等10个城市同比还出现了微幅下降的趋势。
与上海等地房地产价格逐步走稳不同的是,少数城市的房价并未在这一轮宏观调控中稳定下来。以北京为例,宏观调后,北京房价持续上升,6、7、8、9四个月房价同比分别上升了11.2%、11.1%、11.4%和10.3%。10月份,北京房屋销售价格以10.7%的涨幅领先全国。这是自2005年7月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开始公布以来,北京房价连续上涨的第15个月。深圳的情况也基本如此。
对于这些城市房价过快上涨,一些业内人士的解释是,奥运概念、土地稀缺。但无论如何,房价过快的上涨对老百姓来说显然不是什么好事,而且也为以后的经济发展埋下诸多隐患。
在各地政府手握一级土地市场的情况下,“招拍挂”似乎成了地产商拿地的不二法则。一些地方已经在开始探索“限地价和限房价”的竞标模式,土地并非都是价高者得,尝试在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制度后,为解决中低收入人群购房难找到新的出路。
夏丹钱颖一演播室对谈3
夏丹:我想问钱教授一个很私人的问题,您在北京买的房子在哪里?
钱颖一:没买。
夏丹:今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很热闹,谈2006年的中国经济就不能不谈房价,你觉得这方面的调控效果怎么样?
钱颖一:房价依然快速增长已经是个事实,今年针对房地产的措施有四方面:土地政策,供应结构,交易环节,金融政策。应该说如果没有这些政策的出台,房价肯定会更高,所以说调控有作用。但我有一个看法,这些政策的全部效果,要过一段时间效果才会更加显著。原因是房地产业有它自己的发展规律,房屋建设周期长。
夏丹:其他国家也有房地产市场调控的问题,我们前段时间就报道过韩国也出台了不少措施控制首都房价的飞涨。你觉得这方面国外有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钱颖一:关于另一个看法是,宏观调控还会继续,有些措施还没有全部到位,因此还有改善的余地,比如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究竟哪种方法更好,值得尝试不同办法。比如美国上个世纪30年代到80年代,就在各个城市做过改善低收入者住房的各种实验,既有政府提供廉价房的办法,也有直接对低收入者提供住房购买券的办法。究竟是调整供应更有效果,还是调整需求更有效,并没有显然的答案。前者比较直接,但是比较粗,后者比较间接,但比较细,如果给低收入者补贴,让他们自己选择,既可以选择买新房,也可以选择买旧房,还可以选择租房。就我所知,美国在中部选择两个城市做实验,证明后者更好。在外国人眼中,中国人改革的一个特点就是鼓励尝试不同的办法,不搞一刀切,所以我们应鼓励不同城市做不同的实验。
- 上一篇:·沈阳日报:月光族啃老是病 父母应狠心断奶
- 下一篇:·华商报:购房者说 房东 房客
- 热点资讯
- 2025-09-18十二连跌!西安房价继续下跌 多楼盘以价换量
- 2025-09-11公租房报名!西安市住建局最新通知
- 2025-09-11磅官宣!爱知中学落位【汇兴匠作·金地·长缨赋】旁,执掌优教未来
- 2025-09-08空港阳光里七期项目 助力空港新城品质人居升级
- 2025-09-15年度爆款预定,金茂西安第三座璞系亮相高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