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房产网 > 新闻中心 > 评测

观察:风云激荡 内外资本博弈2006中国楼市

2006年12月27日 09:00   来源:上海证券报

    【编者按】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从来没有像2006年这样受到如此多的关注。

    2006年,上达庙堂、下至江湖,房地产问题成为中国人和关心中国的外国人的全民话题。金融安全、土地保护、居住需求、社会和谐、经济稳定,五大原动力共同推动了这一轮轰轰烈烈、震动国内外市场的房地产宏观调控,也让久已搅动人心的房地产市场成为各类国内外经济问题交汇最集中、反映最多元、博弈最激烈的一个战场。##Detail_Page_AD##

    2006年之前,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固然依旧与居住需求直接相关,但因它背靠“土地”这一稀缺资源,也就成为和股市一样的金融投资产品,炒作投机之风愈演愈烈。于是,集民生、资源、金融等性质于一身的房地产出现泡沫嫌疑之时,中国政府毅然决然的调控姿态尽显无余。然而,在中国房地产刚刚进入市场化不久之时,在全球资本的虎视眈眈之下,甚至连一轮全面涨跌潮也没完全经历的中国楼市,能否在调控下走好,一切仍在观察。

    危机潜行,调控缘起

    流动资金过剩、房地产投资热情高涨、银行对房地产贷款过分依赖……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目前楼市与日本“前事”颇有相似。

    2006年是个房地产信息的爆炸年,当有关宏观调控的报道铺天盖地袭来,人们的意识似乎也被淹没在了信息汪洋中。因此,在我们的回顾中,为什么要调控显得至关重要。

    其实,中国房地产市场存在泡沫之说早在2004年,甚至2003年就已被国内外专家和市场人士提及。因为远观日本、东南亚一些国家在此前因房地产泡沫而导致的经济长年衰落,中国市场虽未亲历泡沫,但提防之心时刻有之。

    根据日本的经验,房地产泡沫与金融风险直接正相关。上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快速回升,居民和企业手中存有大量剩余资金,伴随1985年《广场协议》后日元大幅升值,日本金融机构的过剩资金和外来资金纷纷注入国内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小小的日本岛国土地资源极速升值。房地产商再以土地为担保向银行贷款,形成房地产信贷不断扩大的恶性循环。1991年底,日本股价和房地产价格同时暴跌,金融机构不良债权大幅增长,导致此后若干年日本消费力委靡,内需不足。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流动资金过剩、房地产投资热情高涨、银行对房地产贷款过分依赖……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目前楼市与日本“前事”颇有相似。

    逼出来的“国六条”

    由于中国市场的广大性和繁杂性,调控难度也非其它国家可比,此前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并未全面奏效。终于,在2006年5月1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正式提出“国六条”。一场史无前例的房地产调控大幕就此拉开。

    对于中国楼市泡沫而言,另一个致命的风险同样隐藏在外汇市场,即人民币升值预期。从2004年开始,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从保护本国贸易企业出发要求人民币升值,同时要求中国开放资本市场。一旦两者并进,大量外资极易涌入中国市场寻找升值套利机会,楼市将成为重要投资方式之一。无论摩根士丹利等投资银行在2005年时如何辩解投资楼市与外汇套利无关,但日本经济的教训足以告诫中国市场小心提防。

    当全社会资金流动性过剩,以房地产为代表的固定资产投资热情高涨极易引发过剩和通货膨胀,这也是宏观经济必须考虑的问题。数据显示,就在宏观调控之际的今年前11个月,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仍然达到7931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6.6%。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16416亿元,涨幅同样高达24%。抑制投资冲动成为政府平衡宏观经济的重要任务之一。

    另一边,中国土地资源在多年粗放式开发后开始拉响警报。数据显示,到2005年10月底,我国耕地面积仅为18.31亿亩,经济发展与土地资源矛盾相当突出。而根据国家要求,“十一五”期间,耕地面积须死守18亿亩底线。开发闲置土地,规范地方政府的批地冲动成为当务之急。

    如果这一切再配上中国日益上涨的房价,有所激化的居住矛盾,倡导“和谐社会”的中国政府无论如何没有理由不出手干预了。

责任编辑:三秦房产网
声明:凡注明"来源:三秦房产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三秦房产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三秦房产网立场。
热点资讯
2025-09-18十二连跌!西安房价继续下跌 多楼盘以价换量
2025-09-11公租房报名!西安市住建局最新通知
2025-09-11磅官宣!爱知中学落位【汇兴匠作·金地·长缨赋】旁,执掌优教未来
2025-09-08空港阳光里七期项目 助力空港新城品质人居升级
2025-09-15年度爆款预定,金茂西安第三座璞系亮相高新!

更多>>推荐楼盘

[正荣·紫阙台] 17263 城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