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房产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要闻

地价上涨连累宏观调控 哄抬房价导致购买力提前

2007年07月20日 08:42   来源:中国房地产报

  2005年“国八条”出台不久,房地产开发商一片愁云惨雾,纷纷噤声。连续两年的博鳌论坛,几乎成了经济学家们的论坛,开发商要么不参加,要么只谈自己那点事。 ##Detail_Page_AD##

  两年之后,博鳌论坛上地产界的大腕仍然不多,但原因却已大不相同。从害怕到不屑,开发商对宏观调控的态度,已经转了180度的弯。“本来有些开发商都要死掉了,结果一宏观调控,反倒发了财了!”“宏观调控效果并不明显。”像这类话,在本次论坛上几乎随处可见。不仅是开发商,专家们同样也在对一年来的政策进行反思。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其原因,尽管宏观调控本意是抑制房价迅猛上涨,但刚性需求使开发商成了得了便宜卖乖的受益者。

  宏观调控效果不彰,公认的原因有:保障用房没有到位、有效增加供给不够等方面。但是,最重要的原因,则是来自于土地的价格上涨。

  土地价格上涨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土地招牌挂制度直接推高了地价,增加了土地成本,导致房价水涨船高。房价与地价,本来就是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房价高,土地自然增值;地价涨,房价与时俱进。作为城市管理者,地方政府要获取房地产的发展成果,除了税费就是地价,地价也是地方财政的主要来源之一。如果说,开发商的利润在土地招牌挂前后没有发生大的变化,那么房价上涨,应该主要来自土地的成本增加。当然,许多开发商的利润也是明显增加。

  另一方面,我们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仍然延续了对经济过热时期的处理方式,压土地,严信贷。在加上开发商哄抬房价导致购买力提前,需求压力增大,房价飞涨。

  这些来自土地方面的因素,表面上推高了房价,开发商发了意外之财。

  在房价的另一端,购房者同样在进行着博弈。由于对房价的未来预期较高,导致本来暂时不需要购房的消费者也提前进入了购房大军。预期的收益远远超过了可能的风险,等于机会就在眼前,没有人愿意放弃。

  本来在场上吹哨的政府部门实际上更加左右为难。往前是错,放弃又担心前功尽弃,左右为难。但是,无论如何,政府部门作为当事者和审判者,是唯一掌握破解这一困境钥匙的一方。

   进而平抑房价的作用恐怕还有难度。 

责任编辑:王子鹏
声明:凡注明"来源:三秦房产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三秦房产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三秦房产网立场。
热点资讯
2025-06-10中办、国办: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引导支持社会力量运营长期租赁住房
2025-05-29多地职能部门约谈饿了么!
2025-06-16央行:5月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增加8347亿元
2025-05-26财政部:强化财政资金保障,加大对城市更新支持
2025-05-26国家发改委:今年城市更新专项中央预算6月下达

更多>>推荐楼盘

[正荣·紫阙台] 17263 城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