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进圈地导致"钱荒" 开发商遭遇"拐点"绑架
房地产开发企业去年大规模拿地的风光持续没多久,眼下巨量土地储备已经成为地产商资金周转环节上最大的风险因素。有业内人士统计,由于土地大量囤积恰逢资金面紧缩,今年房地产行业总资金缺口高达1万亿元以上。庞大的资金缺口将让众多房地产企业招架不住,甚至倒闭。由此引发的连锁反应,或有可能危及金融安全。
2007年下半年,土地拍卖价格达到近年来的峰值,此后在宏观调控趋紧的背景下,银行仍发放了大量的开发贷款。尤其是在去年年底,由于预期货币政策在2008年会进一步紧缩,银行主动向一些优质开发商发放了数量不小的开发贷款,甚至包括信用贷款。
目前,一些大型商业银行的开发贷款比重在所有贷款业务中仅次于批发和零售贷款。如工行2007年房地产开发贷款为3039.84亿元,比上年增长了约32%,增速居大型商业银行之首,在贷款结构中的比重从9.01%上升到10.4%。
而去年新增的开发贷款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在地价到达高位时抵押的,土地交易价格的快速下滑将首先使这部分贷款的风险暴露无遗。
银行对土地抵押贷款一般是按其评估价的50%-70%的比例进行风险折扣,根据企业的资质、经营等情况具体评定。假设一块土地评估价格为2000万元,开发商以70%的折扣率获得银行贷款1400万元,如果地价下跌20%,该抵押土地的价值将只有1600万元,银行风险就开始暴露;如果下跌30%,土地价值将只有1400万元,银行资产就有可能出现损失。而如果在土地评估中还存有水分,银行资产的潜在风险就会更大。让银行更不放心的是,在所有开发贷款中,还有一部分为非抵押贷款。
这对于银行的风险是不言而喻的,尤其是在地价下行、开发商面临资金链断裂风险时,银行以土地抵押构成的风险防线很可能被冲破。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工行外,其他的上市银行2007年房地产贷款也都呈增长态势。
目前,大多数银行发放的开发贷款为3年期左右,从2005年和2006年银行开始大规模发放,按此推算,大多数开发贷款将会集中在今明两年到期,银行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
此前,银行与开发商由于开发贷款而形成了利益共同体,但在银行在开发贷款风险暴露、开发商资金捉襟见肘的情形下,为求自保,也可能会对开发商采取行动,银行与开发商分道扬镳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业内人士表示,现在银行对房贷的原则是外松内紧,表面上开发贷款和个人房贷都在正常发放,但实际上银行内部已经是严阵以待。有些房地产商为了维持高额利润而不降价,致使银行贷款处于高风险之中,银行采取行动也就成为必然。
据了解,目前各银行对开发贷款能否全部收回普遍信心不足,银行业内部估计房地产这一轮调整至少会持续两年以上,期间极有可能产生大量不良贷款,虽然现在上市银行股业绩靓丽,但如果风险控制不当,大量不良贷款的计提将导致业绩大幅下滑。
有关专家指出,这两年不良贷款在房地产开发贷款领域发生的概率非常大,由于个人按揭贷款有30%的首付再加上每月归还,房价下降对个人按揭影响不大;而开发贷款由于销售缓慢将会危害到银行资产安全。因此,现在银行必须未雨绸缪,做好各种应对措施,包括要求开发商采取降价等,避免形成大量的不良开发贷款。
- 热点资讯
- 2025-09-18十二连跌!西安房价继续下跌 多楼盘以价换量
- 2025-09-11公租房报名!西安市住建局最新通知
- 2025-09-11磅官宣!爱知中学落位【汇兴匠作·金地·长缨赋】旁,执掌优教未来
- 2025-09-08空港阳光里七期项目 助力空港新城品质人居升级
- 2025-09-05一周狂销102套!紫雲境新品加推引爆抢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