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房产网 > 新闻中心 > 访谈

罗威:保障房现状并不乐观 三大问题有待解决

1970年01月01日 08:00   来源:汇佳锋华罗威的博客
        最近,关于保障性住房的政策层出不穷。从住建部姜伟新公开表示各地保障房11月底前必须全面开工建设,到发改委正式发布《关于利用债券融资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再至住建部拟在今年9月份推出全国保障房建设采购平台……目前而言,可以说保障性住房建设集天时、地利、人和,按道理,那些中低收入的群众至少应该看到了曙光,但我却想的并不这么乐观。

  按照计划,“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建设三千六百万套保障性安居工程,到“十二五”末,全国城镇保障性住房覆盖率将从目前的7-8%提高到20%以上,基本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2011年全国将开工建设一千万套保障性住房,各地掀起了保障性住房建设高潮。

  1、如此大规模的保障房建设热潮,工程质量能否有保障?

  这绝不是一个伪命题:继去年10月北京“明悦湾”8栋保障房因质量问题被责令拆除来,近日,内蒙古包头市最大的棚户区改造项目“民馨家园”被曝存有严重质量问题;青海由六家拥有特级、一级施工资质的施工企业共同承建总投资8亿元的该省最大拆迁移民安置工程———康川新城,21栋楼被检出质量问题等等工程质量问题。虽然城乡建设部下发了《关于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管理的通知》,但能够不计利益(保障房的利润空间大概是5%-10%左右),设身处地的为广大中低层人员建安居工程的企业,能有几多?

  2、 保障性住房的资金来源何方?

  多年以来,中国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一直处于较为平衡的状态,并没有过多的盈余。与此同时,地方政府也不允许发债,这导致了地方政府只能寻求银行资金来撬动经济建设。用债缓解保障房建设资金压力是为保障房建设融资的最新思路,国家发改委发文允许地方融资平台发行企业债建设保障房。虽然保障房建设的资金压力近段时间可能会稍得缓解,但对于整个保障房庞大的资金空洞而言,资金的到位并不是一劳永逸。

  为应对本轮经济危机,中国政府启动的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中,中央政府承担1.2万亿元的份额,而余下的部分由地方政府以及企业承担。由于地方政府融资渠道有限,所谓的“地方融资平台”应运而生:各种项目被置入其中,以“组合”的方式来取得银行的贷款,地方政府甚至以地方财政收入作为未来还款的保证,来向银行取得贷款。其“偿付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已经引发担忧。

  央行在近期公布的《2010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中,公开表示了对地方融资平台的担忧,并披露了地方融资平台的贷款余额在10万亿元左右。近期有市场传言称,银监会将会采用类似资产管理公司的方式来剥离2万亿-3万亿元具有较大风险的地方政府债务

  在此时,允许地方政府发行企业债融资建保障房,意味着清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工作尚未开始就已结束,地方政府债务将继续膨胀。债务危机被推迟,但不会因此消失,而是以更大的规模爆发, 一旦更大规模的债务危机发生,中央银行就只能通过量化宽松政策稀释债务,通过人民币对内贬值来解决问题,这将引起通货膨胀和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等问题,最后受害人直接转变成中低收入者,这与建造保障房,为中低收入人群谋福利背道而驰。

  3、保障性住房如何分配?

  各地不断出现骗租骗购保障房的丑闻,最新的例子则是浙江苍南县按照“权力优先”分配保障房。苍南的做法虽然在舆论压力之下被叫停,但却准确地指出了问题的本质:不受制约的权力是最大的利益分肥者。保障房的成败关键在于此,后期的分配与管理尤为重要,国家审计署近日发布的审计报告透露,从已审计的8个省区16个城市政府投资保障性住房看,这些地区开工建设公共租赁住房8.11万套,出租2.97万套,但却有4407套廉租住房被违规租售或另作他用,有4247套廉租住房分给了不符合条件的家庭,还有4428套保障性住房长期空置。

  如果保障房分配机制不能完善和到位,此轮房地产调控所预期的供求平稳也难以达到。从目前主要一线城市情况来看,上海市对经适房产权将采用“政府和个人共有持有”的共有产权模式运行,经适房产权由政府和购买人共有,一旦上市交易,按共有产权份额分割价款。作为首都的北京,保障房同样要求普通百姓按规定层层申报审批、资格审查并公示。而经历保障房分配风波、遭遇种种公平分配难题之后的深圳,选择了禁止保障房上市交易,从制度上减少骗购驱动。

  尽管各地政府对保障房分配及持有制度正在作出更加精细、合理的安排,但在另外一方面,面对公共资源紧张的现实,申请者收入水平的鉴别,社会诚信机制的欠缺等等,这些都增加了实现真正意义上公平分配的难度。

  就目前来看,作为公有资产的保障房,在后期管理上往往以政府为主导,而非走市场化运作路径。对政府主体建造的保障房项目而言,其持续运营和维护能力同样值得考验。如果将眼光放长,这笔大批量资产的质量由谁来保障,后续维护成本又该由谁来支付,这显然是个问题。毕竟,保障房物业维护的预算本身就不高,环境维护也缺乏力度,一旦运营和管理不善,很容易造成更大的经济浪费和风险。

  此外,安全层面的隐风险措施,在保障房的长期持有中同样不容小觑。不同于传统概念中保障房往往规划在偏远地段,在这轮环境下,不少地方政府都将保障房选址在不错的区位,个别城市甚至在城市中心地段打造保障房。当然,高密度的居住环境、周边绿化设施的缺失,再加上交通拥堵以及社区配套缺乏,这些也埋下了隐患。此前的大火事件,就是很好的警示。而在另外一方面,由于保障房集中区居住人群层次参差不齐,物业管理缺乏规范,在居住环境的维护上也往往难以尽如人意,尤其是在5-10年以后,更有变成新的城市贫民窟的可能,为居住安全埋下隐患。

  保障房被视为平抑房价、缓解社会问题的利器,某种程度上已经超越纯粹的经济范畴,而上升为政治问题。但是由于极端缺乏稳定、系统的建设机制,大规模的保障房建设从一开始即遭遇重重困境,虽然有政府做支持,但未来前景很不明朗。

责任编辑:罗威
声明:凡注明"来源:三秦房产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三秦房产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三秦房产网立场。
热点资讯
2025-06-10中办、国办: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引导支持社会力量运营长期租赁住房
2025-06-12曲江新区:融合创新推动文旅产业蓬勃发展
2025-06-20西安楼市新政:优先供应“好房子”地块
2025-06-10楼面价11707元/㎡!绿城竞得奥体核心板块最后1宗住宅用地
2025-06-16央行:5月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增加8347亿元
热点资讯
  • 本周
  • 本月

更多>>推荐楼盘

[正荣·紫阙台] 17263 城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