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十年,地產十年
致楼市系列报道2
全力行地产副总经理 湖北襄阳经济开发区顾问 聂海峰
作为西北五省中心的西安,近些年房地产连续数年成交量年稳定在千万平米,目前丝毫未见减速的迹象。这个数据的背后,是西安房地产市场在不断的裂变和调整。
这一切,用了十年——这十年来,各行人士、各方资金、各种力量争先恐后涌了进来,犹如美国30年代千万人迁徙加州淘金;这十年来,西安从一个“围城”之城,变成了一个拥有千万人口的“大九宫格”之城。这十年,“房”和“地产”,无论是从字眼还是发展轨迹上,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深处其中,波澜壮阔如同“富春山居图”一样历历在目!
一、提速十年:从沉默无语到奋起直追
华夏文化发祥地、西北五省中心、未来千万人口的大都市……在中国大西北,西安集千宠万爱于一身;但是,这些描述在十年前,颇为让西安城市纠结。
众所周知,由于区域发展、政策扶持以及产业结构等各种原因,西安的经济总量与其城市等级和规模一直不相称。从2003年西安市GDP940亿,到2012年的3864亿,十年翻了4倍。相对比长沙2012年5600亿、成都7080亿等城市来说,这个成绩不算是鲜亮。
没有量变便无质变,西安近些年在经济发展上开始有所突破,尤其是近三年来GDP复合增长在13-14%,如果不出意外,西安2013年经济总量距离5000亿一步之遥,人均GDP突破八千美元。按照联合国标准,这一数据是步入中上等国家和地区水平的门槛。这个数据,上海在2003年实现,北京在2007年实现,成都则在2010年实现。按照钱纳里教授所总结的工业化发展的阶段性结论,结合房地产发展的实际情况,房地产行业发展中存在如下经验法则:即在人均GDP超过八千美元的时候,整体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将会呈现改善型居住于自住型居住并驾齐驱的状况,商业地产将会迎来一个较快的发展阶段。
经济总量是一个考量因素,产业结构却是决定经济发展持续力的关键。目前,西安已经进入后工业时代。2012年,西安第一、二、三产业机构比重为:4.5%:43.30%:52.20%,第三产业比例位列内地同等城市第八位。意味着西安第三产业未来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就业人口,都已远远超过第一、第二产业,而第三产业正式写字楼和商业地产需求的主力军。
要知“量变质变”之势:这是事物的发展规律,也是市场的发展规律。这个裂变结果,就是整个房地产市场在悄然转型:需求和消费方式的多元,必将使得购买结构发生深刻的变化,价格虽然依旧是硬道理,不再是惟一,只是其一。
二、新区十年: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
有许多国外学者把“美国的高科技”和“中国的城市化”并列为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进程中两件最关键的事情。那么,西安城市的扩张和发展,则是这个大时代背景下一个体现。
在古代无比辉煌的西安,在若干年前一直是“废都”之名,所有城市建设围绕着区区方圆十二公里城墙打转。十年一瞬间,西安经历了西部大开发、往南走、向北看、西咸一体化及关中经济圈等各种不同城市扩张方式,城市的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单从数字上分析:西安847万占据陕西省总人口近25%;郑州910万占河南省9.5%;成都1400万占四川省16%。
西安“九宫格”规划早已落定,而支撑城市格局的核心就在于产业和人口。经过十多年的蛰伏,快速增长的经济总量以及相对合理产业结构,使得西安的中心辐射力进一步加强。中心城区的饱和、产业的升级及转移、地铁等轨道交通的带动,各个新区真正得以进入“快车道”,这从根本上改变西安房地产市场的格局。首当其冲,是名列全国前列的国家级高新开发区,从单一的高新区成为了具备全国示范效应的综合性城市新区;城东南的曲江新区,则成为西安房地产开发的新教科书,并直接将80平方公里的航天基地恋味一片;其次,经开区、浐灞生态区已经全面拓向三环以外;而西咸新区,各类商业和住宅大盘陆续面世,已经有直压高新区和城南区的势头。
也就是说,西安房地产市场“一枝独秀”的时代即将过去,“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开发格局已然到来。这个局面,与2011年相比都恍若隔世!
从房地产开发角度分析,大规模新区开发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大盘诞生。在中国内地城市,任何一个新区的开发直接涉及到产业调整和土地财政的变化,后者尤其关键。所以,尽管西安没有像贵州房地产造城一样的疯狂,但自从2008年以后,曾经风云一时的紫薇田园都市建筑规模记录,就被东南西北无数个大盘争先恐后的涌现打破。
三、城变十年:从古都之城到多元之城
作为古都,西安的文化象征地位在全国举足轻重,若有风吹草动,都会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而现代城市的发展,让西安无数次出现在古都保护和现代都市这两者之间话题之上。房地产行业最根本的就是建筑,建筑,它的象征和使用意义已超过了建筑本身,也就在这十年,房地产开发所产生的强大推动力,使得西安城市面貌发生着剧烈变化。
在城市扩张的大背景下,西安特殊的文化背景及行政主导意识的强烈,走的路在“复古、主题、现代”中摇晃,并在现实中左右冲撞。在城市扩张初期时代,城墙内西大街、北大街的改造引发无数争议,直至现在东大街改造;后期,曲江新区让人耳目一新的新唐风发扬光大,直接使得大兴新区在开发初始定位为汉文化,“戴帽建筑”直逼九十年代的北京。而高新区和经开区,则在现代化路上一路狂奔。其它城区,可以说是随意放养型。
建筑文化广则无边,窄则狭路难通。主因在于忽略人文地理,辅因在于疏于思考创造。无论是产品、还是营销亦或是媒体传播,接地气、通现代、成原创至关重要。不必苛求一座千万人口大城那么完美无缺,不可否认,大步快跑的西安,都市面貌的凌乱、涣散,城市文脉在所谓的“建设”和拆迁中沦落,直接导致现代城市“走了一村又一村,村村像城镇;走了一镇又一镇,镇镇是农村”的现象,西安新时代的都市风貌究竟能打多少分?
建筑师刘家琨尖锐的说:“在一个价值混乱急功近利的时代,一个建筑师们能做些什么?画画房子而已”。甚至说:“夸张点,你在青年时代粗制滥造的建筑垃圾会使你一声不快,甚至会使你的儿女心性粗鄙。”
这对于每个社区、城市来说,拥有怎样的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以及怎样传承文化,都将起到决定这个地区人们的生活状态和象征未来的作用。哈姆森在《医学与城市建筑》中说:“我们应该意识到,我们现在建的住宅会决定几代人的命运,他们的繁荣与衰败。”
四、营销十年:从草莽时代到专业时代
营销的十年,也是西安房地产市场发生巨变的十年。在这十年里,营销专业、能力和思维,就如同雨后的春笋,成长的惊人。
从发展轨迹来讲,之前数人人打搭台的草莽时代,裂变为如今的专业化团队时代;从营销能力来讲,无论从产品定位、市场信息、销售服务、策划能力等方面,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从企业模式来讲,从之前的单纯打广告销售时代,到现在的全系化客户体验时代;从政策调整来讲,各种细则及规定愈加严格……这一切,西安房地产市场已经驾轻就熟。
在这里,房地产行业要知“衣食父母”之恩:拜西安在西北无以伦比城市辐射力和积淀,以及西安处于快车道发展期,从高端到刚需,西安房地产勉强及格、差强人意,因为消费者要求其实并不高,在满足基本需求层面上都很爽快的“下定买单”。但是,随着市场的成熟、客户的升级、消费的多元等,决定了消费者在购买行为和购买动机方面将发生实质性的变化。传统的营销模式,也将随之发生变化。
这就是营销思维和方式巨大改变——五性:体验性(experience)、沟通性(communicate)、差异性(variation)、创造性(creativity)、关联性(relation)。这个充满机会与挑战性并存的社会,信息化时代,交流和营销的方式已经“从阵地转移到网络、从后台转移到前方”,目前盛行的房地产电商,即可说明这个趋势的多元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销售代理、广告推广或者是地产媒体,惟有坚持在营销本质基础上的领先和创新,才不断获取更多的成绩。业绩的增长、企业的发展,来源于此。
那么,从营销角度回顾这十年来西安的发展,我们需要客观认清几个现实:一是客户的多元必将形成市场的多元;二是消费者的变化必将引起市场的变化;三室供应的高企及竞争的加剧使得营销模式更纵深化。未来的西安房地产市场,也必将进入新的洗牌期和调整期。
- 上一篇:·我眼中的西安地产黄金十年
- 下一篇:·王建红:产业带动楼市 助推城市十年大发展
- 热点资讯
- 2025-06-10中办、国办: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引导支持社会力量运营长期租赁住房
- 2025-06-12曲江新区:融合创新推动文旅产业蓬勃发展
- 2025-06-20西安楼市新政:优先供应“好房子”地块
- 2025-06-10楼面价11707元/㎡!绿城竞得奥体核心板块最后1宗住宅用地
- 2025-06-16央行:5月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增加834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