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房产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要闻

从最受欢迎到最受排斥 温州炒房团真相实地调查(上)

2004年05月04日 20:10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近日,上海、南京、杭州等地纷纷对温州购房团亮出了黄牌,尽管其他城市对温州人的热情不减,但由于缺乏接盘者,温州人也只能是越走越边缘。

  事实上,曾经红火一时的温州炒房团,并非地产利益链中的核心力量,他们更像一只玩偶温州炒房者似乎突然成了长三角最受排斥的一个群体。

  4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加强商品房预售管理实施细则》,使南京成为迄今为止国内惟一一个明确通过行政手段控制期房炒作的城市;3月30日,《上海市商品房销售合同网上备案和登记办法》开始施行,该办法禁止期房转让、商品房交易的网上合同备案、采取类似杭州提高二手房交易的个人所得税等,以抑制房地产市场的非理性炒作;而此前,杭州开始对二手房交易征收20%的个人所得税。

  尽管没有哪个政策具体提到温州,但事实上,温州人必须直面的尴尬是:很多人在提到“炒房”时,都会不自觉在前面加上“温州”两个字。

  谁在热捧温州人

  温州人在长三角显得非常失落,但国内其它一些省市,对温州人的热情却刚开始。

  4月17日,一场春雨让温州变得生机勃勃。但这个城市最有生机的地方也许是位于城东的博物馆,在这里,正在举办2004温州房地产博览会。

  精心布置的展台、性感大方的售楼小姐、穿梭如织的人流……如果忽略了参展商打出的横幅,你很可能会以为这只是一次普通的房展会。“三年翻两番”、“进来看,包你赚钱”、“抢滩福州”这些极具煽动力的标语已渲染出一些异样的气氛。更特别的也许是这个专为温州人开的房展会上几乎全是外地楼盘。

  “温州人炒房很有名,我们来参展就是希望温州人去我们那里,把我们的楼盘炒热。”江西鼓楼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销售经理李爱梅直率地说。

  视温州人为座上宾的,远不止江西的开发商。

  沈阳房地产开发协会副会长王俊銮近日公开表示:我们非常欢迎温州人的到来,因为沈阳(房地产)对照市政府定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特别需要像温州购房团这样的团体进入沈阳,将辽宁和沈阳的房地产尽快盘活――沈阳积压一年以上的商品房超过100万平方米,2003年房屋均价为2915.9元,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属于偏下水平。

  不仅大城市,一些小城市也尝到了甜头。一些城市商品房长期积压,房价上不去,市场不活跃,温州人的进入改变了这种状况。

  福建宁德市房管局一位人士介绍,自从温福高速(温州至福州)通车之后,温州人开始进入福建宁德,不到一年时间,宁德积压的商品房全部售罄。原来宁德人喜欢住顶天立地的塔楼,套房买不掉,因而造成土地资源闲置,且住房的档次上不去;温州人来后,还带动了观念的改变。“对此我们非常高兴。”这位房管局的工作人员说。

  银行,对温州购房者也倾注了热情。“自从组织看房团以来,不断有外地的银行跟我接触,要求我把团带过去,并承诺积极提供贷款等服务。”《温州晚报》房产工作室的一位记者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开发商、银行的欢迎让温州人有了座上宾的感觉,但最能激起温州人投资热情的,或许是来自政府的鼓励。

  温州市房产管理局局长胡立同向本刊介绍,最近他到成都考察时,当地一位房管局副局长表示:成都跟南京等城市不同,我们判断这个城市的房价和城市的地位不相符合。我们需要外力推一把,火一把。火一把不是要把泡沫吹出来,而是要把原来死的东西动起来,还原它的真正价值,所以我们欢迎温州购房团。

  在各方热捧下,温州购房团顺利地进入到了政府、开发商、银行和消费者的地产链条中。

  媒体与“炒房团”

  欢迎词对于陈康汉来说,并不陌生。在2001年的上海,他听到过同样的声音。现任上海市浙江商会秘书长的陈,当时是《温州晚报》主管经营的副总编,温州看房团(当时的名称)的幕后策划者。

  2001年8月18日,陈康汉到达上海当天,上海房地产协会就向他转达了上海市一位领导“一定要把温州看房团服务好”的指示。

  陈并没有料到,他的那次出发,成为温州人在上海房地产市场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而温州人成为地产链条中一把利刃并不是偶然的。

  90年代初期,温州市中心的松台山公园,每天都会有许多衣着光鲜的中年人无所事事地坐在公园的长椅上。“他们当中很多都是腰缠万贯的富翁。”温州当地人通常会这样介绍这群人。

  一些企业主手上握有几十万到上百万的资金,这些钱要寻找出路。“正好这个时候,出现了买房子这种温州人认为百利而无一害的项目。”一位长期关注温州购房者的媒体人士说。

  为了振兴当时低迷的上海楼市,1994年上海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旨在推动楼市的优惠政策,其中一条是,凡在上海购房就能得到至少一个上海的蓝印户口。蓝印户口是90年代以后,一些城市为吸引人才、投资或推动商品房销售而针对外地人出台的户口政策。

  事实证明,正是这一政策,极大地推动了温州人在上海的购房热情。

  上海楼市周刊主编钱梦明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当时因为这个原因在上海买房的温州人至少占所有购房者的80%~90%。“所以当时他们选择楼盘的标准很多都是离学校远不远,上学方便与否。”钱说。

  但2001年8月18日之后,温州人购房的目的悄然发生了改变。在这个听起来非常吉利的日子,《温州晚报》看房团的100多个温州人坐上了开往上海的火车,也迈出了温州人征战中国楼市的第一步。

  当时看房团光顾的有“菊园”、“江临天下”、“中远两湾城”和“世纪之门”等几个楼盘,“结果开发商和看房者都非常满意,交投非常活跃。”陈康汉说。

  陈康汉回忆,最初一些开发商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在温州晚报投广告,但第一次看房团就成交了5000万元,之后广告投放开始大量增加。而媒体也通过组织购房团,有意识地把开发商和温州人拉到一起。截至2003年底,《温州晚报》共组织出团52次,参加人数3686人。此外,在温州本地开房展会,也成为一种联系开发商和购房者的重要形式,媒体仍是主要组织者。

  2002年,上海取消了蓝印户口的政策,但温州人对上海楼市的热情已经一发不可收拾。“这一年真正的投资人开始占了温州购房者的大多数,炒家也开始形成。”钱说。上海官方公布的数据中,到了2003年底,“上海投资性购房比重已达16.6%”。

  据上海格瑞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对购买高档住宅的人群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温州人购房多以投资为主。  

责任编辑:张邦松
声明:凡注明"来源:三秦房产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三秦房产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三秦房产网立场。
热点资讯
2025-06-20西安楼市新政:优先供应“好房子”地块
2025-06-30央行:加大存量商品房和存量土地盘活力度,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
2025-06-30倪虹在北京调研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
2025-07-04幸福林带迎来巨擘联袂!金茂联合贝好家,引领城东人居变革
2025-07-02关于发布星悦居(高新上林东苑)保障性租赁住房房源的通告
热点资讯
  • 本周
  • 本月

更多>>推荐楼盘

[正荣·紫阙台] 17263 城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