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供警示篇―花钱量力而行
以前住房子,不少人都是默默等待单位分配住房,用明天的房子换今天的选择。可随着房屋分配政策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在今天就已经可以住进很久之后才能付完钱的房子里,两种心态已经截然不同。尽管心态不同,可是那种战战兢兢的心情倒是比较类似。一般来说,开始供房的人会更努力工作,但也会背负更多的责任和压力,毕竟未来的道路绝非那么顺畅。
基本无忧型
杨小姐可以说是难得一见的无忧供房型,每月1000多元的供房款对月入5000元左右的她来说,并不会成为负担。这并非因为杨小姐的房子做了很长时间的按揭,而是因为房子是以她和父母的名义一起买的,因此月供也是和父母一起供。对于家境比较优越的杨小姐来说,对于供房压力就没有太多感觉,“不过,供房也帮助我收敛了消费模式。供房前,和朋友出去吃饭或者买衣服买CD都会比较舍得。可现在,一想到1000多元必须要拿出来供房,在买东西前就会多多考虑,能免则免。这套房子的按揭做了10年,在10年内我想自己的经济状况应该不会太糟吧。”杨小姐说。
独立承担型
黄先生买房则基本靠自己,虽然付首期房款时,也向父母借了几万元,可每个月2500元左右的月供就必须要自己掏钱了。在外企工作的黄先生尽管没有迫切的压力,但是月供也足以让他放弃了很多以前的爱好,比如不能再和朋友转战一个又一个的酒吧,也不能经常去吃海鲜大餐,取而代之的是自己在家炒番茄鸡蛋饭。不过,“你买房了么?”已经成为同事间的口头禅,而越来越多的同事也因为供房的压力而不得不向生活低头,到同事家串门看碟成了这伙供房族的新爱好。黄先生认为,供房后会有一种安定下来的感觉,同时也感到压力,必须很努力工作,保证不被公司辞退,否则供房就会比较麻烦。
夫妻承担型
与年轻的杨小姐和黄先生相比,曾先生夫妻却在近50岁的时候才住上自己买的商品房。之前则一直在单位分配的房改房里住着。年近半百住上漂亮的天河北商品房,曾先生觉得自己对家人有了交代。由于房子的地理位置和小区园林都很好,所以价格也相当不菲,120多平方米的单元需要大约74万元。曾先生首期付了30万元,其余款项则打算分10年偿付,月供为4000多元。曾先生表示,目前自己和爱人的月收入为9000多元,4000多元的月供还能承担。但是,还必须为儿子准备好上大学需要的学费和生活费,所以还是有相当压力的。“我和爱人都是公务员,虽然不至于容易下岗,可10年左右也要退休了。为了儿子读书,我们已经开始紧缩银根。爱人基本不再买什么新衣服,我也不敢再换音响设备。另外,也会担心父母的健康,所以一方面也会有较大供房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是要努力攒钱。”
断供转卖型
吴小姐和前男友曾联名购买了一套100多平方米50多万元的单元,可好景不长,在房子即将交楼前,吴小姐和男友就分手了。面对这样的情况,再以两人之力继续供房已经没有可能。而由于原来打算以男友为主供房,所以在分手后,月入只有3000多元的吴小姐根本没办法继续缴纳月供。在和前男友商量后,他们决定迅速将房子转为二手房卖掉。“幸好房子的地头不错,而且在我们买下后一直在升价,所以很快就卖掉了,而我们也只亏了几千元。如果要再供房,那可能会选择先自己供个小户型。我建议别轻易和男友或女友在婚前就联名买房,那样还是风险不小。”
专家指出,按揭置业是在花远期的钱,其基础是对远期收入有良好的预期。按揭只是消费的一种技术手段,按揭贷款只能帮助那些具有购房能力的人提前完成心愿,而不能帮助那些无购房能力的人具有购房能力。所以,银行界人士认为,购房者应该根据自己经济实力和10年内经济实力预测,购房留有余地,不能超越经济实力购房。而借款人一旦出现财政困难,则宜尽快寻找解决途径,而非坐以待毙,等法院“收屋”。
- 上一篇:·断供案例篇―断供原因多多
- 下一篇:·断供解决篇―救急有办法
- 热点资讯
- 2025-06-10中办、国办: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引导支持社会力量运营长期租赁住房
- 2025-06-12曲江新区:融合创新推动文旅产业蓬勃发展
- 2025-06-16央行:5月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增加8347亿元
- 2025-06-20西安楼市新政:优先供应“好房子”地块
- 2025-06-18再跌!西安新房、二手房成交价格继续双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