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业遭遇双重打压 是“地荒”还是“银荒”?(上)
“调控”无疑是近来漂浮在房地产界的流行词汇,面对来自土地市场和金融市场的双重打压,地产业的前景似乎充满了不可预知的因素――
去年曾经引起轩然大波的121号文件到了今年才显现出效应,接踵而来的还有经营性土地的“招拍挂”政策、《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风险管理指引(征求意见稿)》以及期房限转、预售标准放宽等等。一方面土地出让告别了暗箱操作的年代,一方面银行同时抬高了开发商和购房人的准入门槛,难怪有业内人士发出如是慨叹“一项项政策是刀刀见血,刀刀见肉,地产商能够运作的空间已经很少了”。
“地荒”要来了,但“粮票换鸡蛋”的美好愿望还难以真正实现;“银荒”也要来了,是否会因资金链的断裂,再造就一批烂尾楼呢?
推行房地产政策 应考虑三方面因素
房地产业近年来一直作为整个国家宏观调控当中被重点调控的行业,首先说明,房地产在现在国民经济当中的地位是相当重要的;其次,我认为北京的地产市场是比较健康的。
对于控制土地、信贷的举措,我认为它们首先应该是市场化的行为。市场化要求把银行当作一个企业对待,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性应该由它自己来判断,而不是由行政部门出台行政性的规定来干预。对信贷要求自有资本金规定等等不是市场化的举动。
其次,房地产开发周期很长,一般结合总量控制和预期控制加预警制度三方面,开发商根据市场情况作项目预期判断,这要求市场有一个合理的土地储备或土地预期制度,而不是随意更改。香港的土地储备制度,一般土地供给的数量是提前三年已经是市场上可以有合理预期的。这样开发商才可以做一个合理预期判断。
第三,市场有一定的发展规律,不可能完全靠行政手段解决问题。去年121号文件,目的为了控制房价,可从去年开始房价不是跌而是涨,而且是持续在涨。其原因在于市场本身不完善,政府在市场调控能力和经验方面还不够成熟,所以采取的措施并不能完全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
受政策影响 资金矛盾突出
一般来说,开发商首要面对的问题有三个:第一是土地,第二是资金,第三是开发设计和理念。其中土地和资金是目前开发商面临的最急迫的问题。
由于早几年前对土地积极储备,有相当部分的开发商手中并不缺少土地开发,但相对而言,开发商对政府新近出台的信贷政策没有合理的应对措施,因此,金融问题便超过土地成为目前开发商最突出的问题。可以说,如果资金紧张,土地再多也没用,就像当初房地产刚兴起的时候。
政府对信贷的紧缩导致融资成本提高,可以预见,短期内,房地产市场上的在建或要建的项目中,将有部分面临停顿。
不过,土地毕竟是有限的,旧城改造力度过大,将导致房价上涨,而从长远来看,土地的调整措施带来的市场影响将逐渐显现出来。
调控中蕴藏着机会
我的感觉是,这次土地和银行在政策方面的动作很大,但应该讲这种动作带来的是一个历史性的机会。其实社会上任何一个大的变化,其中都蕴藏着机会和挑战。回头看看,前一段时间我们都曾到叫苦不迭,一个121号文件似乎一下子把我们弄垮了,好像天灾人祸来了。到了现在,一段时间过后,大家都冷静地反思,我认为在121文件以及以后出台的诸多限制文件中,蕴藏着千载难逢的机会。
比如说,我们过去要搞一个项目谁都是从头开始找,跑了好几年才弄一个项目。现在呢,这个市场上有很多项目都愿意寻求合作,包括找到我们锋尚。如果还是过去。没有121号文件,大家辛辛苦苦弄一块地,可能谁也不愿意把地交出来。我觉得土地政策规范,还有银行资金的紧缩,很可能会对市场进行新一轮净化。也就是说,没有实力的发展商,可能将面临重新的选择,最聪明的选择就是跟有实力的开发商合作,这样可能就不会让原来投入进去的心血打水漂了。这时候考验的是综合实力,并不是简单地有多少钱,我们感到是市场的压力,比如我们锋尚附近有一个楼,它的地理位置也是很不错的,但是就是卖不掉,它的楼在几年前看也还算主流。所谓有实力的开发,我认为并不表现在资金上。现在有很多外资银行,在中国开展投资银行业务,他们也在寻求机构来合作。可以说资金并不是说没有办法解决的一个问题。
在土地方面恰恰变数意味着机遇。对于121号文件以及今年出台的一系列文件,要冷静地看,理智地看,别被媒体的舆论压住了,如果你能从正面选择角度来看待目前的状况,其实机会就在眼前。
政府要有足够的 整合能力
房地产业内宏观调控,政府的意向应该是好的,方式方法欠妥,尤其是一刀切。房地产的地域、产品不同,供需匹配程度不同,不能用同一手段砍死。
其次,银行不能作为一种市场政府调控工具。政府真正进行宏观调控的工具应该是土地,土地是发展商市场开发的根本,有了地可以筹钱开发,没有地光有钱则不行。但是,土地调整,关键是政府是否有足够的力量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然后再公开招投标,这要求政府应有更强大的组合能力。
国外的招投标土地多数是熟地,基本做到了七通一平,开发商做的无非是根据规划条件盖好房子。可目前国内的情况大不同,上市的土地能做到三通一平已不错了,有相当部分的楼盘甚至包含了拆迁工程。这好比汽车厂还没组装就卖车一样,政府不能把不成熟的产品交给企业运行。
此外,目前很多人认为钱不是问题,地是最大的问题,面对现状,开发商首要问题是如何适应这个形势,一种是靠实力采取行动,在市场上公开竞标;另一种是抓住机遇渡过难关,再寻找新机会稳定下来。
干好活 等待机会
今年的宏观调控对房地产到底有没有利呢?我认为这个宏观经济调控是必然的。
我们国家现在的财政采用的是凯恩斯式的国家宏观调控。举个例子,香港在金融风暴时遇到了经济冲击,香港是纯粹的市场经济,怎么还会受到经济冲击呢?是因为宏观调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我们国家这次宏观调控是从国家角度采取的,虽然我们作为房地产开发商,希望国家拿出市场手段约束市场,但是必须客观地看到,我们现在所处在的是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银行有国有的,有民营资本的,为什么要一刀切?是因为我们的市场经济还不完全成熟。实际上房地产发展跟宏观经济是紧密相连的,这几年大伙儿都在说房地产是泡沫,为什么这个泡沫没有发生?是因为国家整体经济向好,所以房地产才不会出现问题,如果说国家宏观经济都不好,房地产泡沫就会真的出现了。
土地是国家的,房地产商只是一个中间操作者,土地控制的是什么呢?国家现在采取两个非常有力的措施,一个针对土地,一个针对消费手段,两条都很强。但是,我认为实现还有一个过程,对于北京市,我们短期内还看不到这种效果。一是因为土地供给有大量的遗留问题;二看控制信贷,其实控制信贷实际上是对人们需求的限制。房地产投资跟别的投资不一样,它有双重性,经济特别好的时候,人们拿钱买房投资;经济不好的时候,到了一定阶段也愿意买房投资,因为房地产可能是那时候唯一保值的东西。所以,我认为我们要研究好现在的政策,实际上大家都在扎扎实实把自己手里的活做好,等待机会。
- 热点资讯
- 2025-04-25越秀西安 | 94亩,越秀携手高科落子沣东高新科创融合区,领袖西安第六盘
- 2025-04-30越秀西安 | 三代同堂换房记:从蜗居高新到143㎡四代洋房,我们等了十年!
- 2025-04-28央行上海总部:2025年一季度长三角地区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增加2528亿元
- 2025-05-06引爆五一!实景美学样板间开放的背后,看紫雲境如何重构主城生活标准
- 2025-04-09最新!西安地铁9号线支线规划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