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第四轮总体规划绘就房产开发美好前景
●到2020年西安市域人口将达到1000万
●行政中心外迁,疏解老城内人口近17万人
●规划4个面积均在1500-3000亩的大型居住区
●西安城镇建设用地总规模将达850平方公里
●打造世界级文化旅游名城
●以西安为核心的都市圈正在形成
一个城市面貌的主要体现者便是建筑,道路、广场与绿地等也为增加城市的风韵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一个城市的形象、气质的充分展现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更是离不开科学良好的规划。
近年重访古城西安的,包括在此居住的,都会有一个强烈的体会:西安这个十三朝古都如今长高了,变倩了。而西安的明天会怎么样?
正在修编的第四轮西安城市总体规划,则绘就了一副未来美好蓝图,同时也使西安城市建设与房地产开发获得了难得的发展挈机。
九宫格局 一城多心
2004年8月,由建设部城乡规划司司长唐凯主持,会同陕西省副省长潘连生、西安市长孙清云与副市长乔征,并邀请了赵士修、董光器、文国玮、杨明松与汪志明等5位国内规划、建筑界知名专家,一并审议通过了《西安市2004-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大纲》(即第四轮规划),目前正在做最后修订,不日后报经国务院批准后即将即正式公布。
据西安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高级规划师高省安介绍,新中国成立后,西安已先后进行了三轮总体规划(1952--1972年第一轮城市总体规划;1980--2000年第二轮总体规划;1995--2010年第三轮总体规划),已初步形成了以“中心集团、外围组团、轴向布点、带状发展”为特色的城市空间格局。业已使这座古城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这些措施也为改善城市面貌,吸引投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而第四轮规划,则更加有开拓性、前瞻性及科学性,明确今后西安将发展成为集国际性旅游、浓郁文化特色、科教创新、产业集群、枢纽中心、山水生态、最佳人居和西部金融中心为一体的大城市。西安的特色依西安市长孙清云的话说就是: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古城区与新城区各展风采,人文资源与生态资源相互依托,是一座具有浓郁古都风貌的现代化国际大城市。
据了解,与西安前三轮总体规划和国内外其它城市比较,此轮修编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特点明显:
1、 更新规划理念,划定城市不可建设区域。本轮规划首先就划定了包括基本农田、湿地、秦岭自然保护区、生态绿地及河湖水系、大遗址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所界定的保护区域与城市断裂带等六类不可建设区域。
2、 继承发扬文化传统,形成九宫格局。树立“九宫格局,棋盘路网,轴线突出,一城多心”的空间布局模式。
3、 扩大保护视野,反映古都历史原貌,以关中历史文化带为背景,整合西安历史文化四大保护体系。打造世界级历史文化旅游名城。
4、 在古城保护和新区发展的战略部署上实行新旧分制。规划把古城内的行政中心迁到外围新区,缓解古城压力,降低古城密度,疏解古城功能,恢复明城文化特色。
5、 以区域城市规划的新思路和新理论,构筑西安大都市市圈,以“米”字型干道为基础,促进关中城市群的形成。
一线两带 再现雄风
西安是丝稠之路的起点,也是我国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大唐盛世,西安更是扮演着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角色,是当时人口最早超过百万的国际大都市。如今,西安以“科技、旅游、商贸”为先导,主动把自己纳入世界城市体系之中,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参与国际分工,以重振国际化大都市雄风。而作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西安也已具备了走向国际化的“可通达性”。
据高省安院长介绍,2001年,科技部相继批准以西安为中心,以陇海铁路陕西段和宝潼高速公路为轴线,建设国家级关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和星火产业带,即“一线两带”使西安获得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根据《陕西省城镇体系规划》,陕西省城镇体系的总框架是:一线两带,一核多心,带动南北两翼城镇发展。据了解,西安和咸阳将逐步发展成为都市圈核心,形成人口和产业密集,大型基础设施和城镇建设一体化发展的区域,到2020年,成为全国经济发展水平居中上等,高新技术产业大规模聚集,充满创新活力的现代化的大都市地区。
西安位于我国大地基点附近,在我国区域发展网络型经济体系的“三纵三横”骨架中,位于二级增长级上,是我国东西部两大经济区域的结合部,以西安为核心的关中经济区、成都和重庆为中心的成渝经济区、武汉为中心的江汉经济区是内陆最发达的区域。由于西安的历史、经济、文化、文化影响和区位条件,西安业已成为我国内陆地区最有影响的中心城市之一,对区域和周边地区都有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是该地区的产业、物流、交通、金融、信息和高新技术的中心带动城市,又因其科学、技术、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方面的条件,而成这区域现代文明的策源地。
西安的道路建设与交通所处位置,也为西安腾飞奠定了良好根基。西安位于新亚欧大陆桥发展轴线和京九铁路发展轴线的交汇点上,居于新亚欧大陆桥的中点,是陇海兰新线上最大的经济增长点。310和312国道从中穿过,随着西康铁路、西安至合肥、西安至南京铁路线的建设开通,西汉、西康高速路的建设,西安与长三角地区,西南地区的经济往来会进一步加强。“在我国实现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向中亚、西亚及欧洲的开发中,西安具有特殊的地位,完全可以成为东联西进的桥头堡、西部对外开放的窗口、国家技术创新和开发人力智力资源的基地。”高省安肯定地说。
高速发展 商机无限
据了解,截止2003年底,西安市总人口716.58万人,其中中心城市人口309.97万人,中心城市流动人口100多万人,实际居住人口400万左右。中心城市用地规模为397.2万平房公里。而根据规划预测,至2020年,西安市市域人口将达到达1000万,西安城镇建设用地总规模将达850平方公里,中心城市人口规600万,用地规模达600平方公里。
如果以人均15平方米的居住面积,仅以人口增长量计算,至2020年,西安市域就需增加4251.3万平方米的商品房建筑面积,中心城市需增3000万平方米的商品房建筑面积,平均每年就需要递增187万的建筑开发量!这无疑给房地产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持久的发展动力。
诚然,一个地方房地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该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据了解,2003年西安市国民生产总值(GDP)为941.6亿元,人均GDP为12233元,而根据西安市“十一五”规划预测,到2020年,西安市GDP将达到5480亿元,人均GDP为54799元。另据国际、国内城市发展经验表明,人均GDP500--6000美元之间,是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也就是说,在至2020年这一规划期间内,西安正处于经济、人口快速增长,并向中心城区集聚期,也正是西安城市建设与房地产开发的难得的黄金发展时代。
据高院长介绍,今后西安古城区内将发展以人文旅游、文化服务和商业零售业为主的产业,但目前古城区内人口已达42万人左右,人口密度过大,为了更好地降低中心区密度,更好地保护古城区内历史风貌,力争到2020年,占地约800余亩,79家行政单位将逐步外迁出古城,古城区人口控制在25万左右,这也就是说,届时将有近17万人口将从古城区疏解出去,他们工作及居住用地,对西安的房地产业无疑又是一则福音。同时原行政单位的用地,多在古城核心位置,对房地产业来说,这不能不说是有极大诱惑力势在必争的黄金宝地!
同时,第四轮规划还在六村堡组团、纪阳组团、东北部储备用地和新筑组团,规划了4个1500--3000亩的大型居住区,人均居住面积16平方米,区内绿地面积按30%以上设计,小区四周空透率不小于70%,力创典雅、文明、安全、舒适、方便的人居环境。据高院长透露,以上四个大型小区,不排除邀请国内大型房地产企业,如珠江、新鸿基、万科、绿地等参与开发的可能。
据了解,本轮规划近期期限为2004年--2010年,远期到2020年,远景控制到2050年,可以说基本奠定了二十一世纪上半叶西安市发展的美好的蓝图,目前各项工作正在积极有序地进行,我们也没有理由不相信,西安的明天会更美.
- 热点资讯
- 2025-06-10中办、国办: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引导支持社会力量运营长期租赁住房
- 2025-06-12曲江新区:融合创新推动文旅产业蓬勃发展
- 2025-06-20西安楼市新政:优先供应“好房子”地块
- 2025-06-10楼面价11707元/㎡!绿城竞得奥体核心板块最后1宗住宅用地
- 2025-06-16央行:5月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增加834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