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2004中国房地产界不能忘却的10人物(续)
张玉良:蛟龙浮出水面
江山辈有人才出,虽然同样被国内调控紧缩的大帽子当头扣住,上海绿地集团董事长张玉良却并未因此而束缚了手脚,他逆市而动,捋起袖子大干一场。在国内,他扩展到全国十几个城市,一个快字,占尽所有先机。7月,绿地集团又放眼海外,首次试水参与与俄罗斯著名的夏宫相距2公里、规模180万平方米、需耗资10亿美元的 “波罗的海新城”的项目。
随后,张玉良又再接再励,连续收购上海新华集团、上海金友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等几家产业集团,其中将宝钢建设有限公司60%股份纳入麾下,并实现了国有资产的战略转移和阳光交易,更是引来一片唏嘘。
“有什么问题?现在的问题是,无论宏观调控还是内部管理,绿地集团所看到的都是机会。”雄心勃勃的张玉良打算在2005年更快扩张,更是放言称,每一个季度都将有“大动作,大亮点”。
冯仑:傍上大款 走上正道
2004年,善于向榜样学习的冯仑再一次引领部将做了个大决定,4月10日,他大手一挥以3.08亿元卖掉了万通实业27.8%的股权,请进第一大股东天津泰达。冯仑对此很开心,说他的心愿――“学先进、傍大款、走正道”,至此如愿以偿。
有人说冯仑纳股是先知先觉,面对宏观局势之变,冯主席早早做了变通。而万通和泰达合作后更是将战略重点放在资本市场的安排上。2005年,他们将联手进行国际私募及海外上市融资,看上去“打造地产界第一航母”的愿望对于冯主席并不遥远。四顾而望,这类并购事件在国内地产企业倒并非万通一例,可鲜有成功的典范。目前看来,冯主席选择的这条路走的还很顺利,“蜜月”半年多来,在住交会联合出展时,冯仑和泰达掌门人孟群同时笑称非常愉快。看上去,无论是各自资源和治理结构,还是团队文化及影响力都是双方相互倾慕已久的。
不过,最大障碍――“不同出身”仍然横在那儿。在成亲以后的日子,作为城市运营商的泰达和专业地产商的万通仍要在志趣上慢慢磨合。
易小迪:用自己的方式实现速长
易小迪的低调与阳光100的高调由来已久,但是,由不得人不服气。“阳光100”用其连锁化经营的战略要诀,在一两年之内,完成以北京为中心的全国性战略布点,一跃进入中国房地产界跨区域经营企业的第一阵营。
到外地发展、横向发展,重复成功的经验,是易小迪坚定的选择。他用公司选项目,将产品标准化和固化,以明确而成熟的价值观去选择城市、选择土地。凭借雄厚实力和整合资源的能力,“阳光100”在全国的9个城市同时运作十多个大盘。而易小迪也凭借着他的坚持,以每年新增开发逾100万平方米速度扩张。这是一个把握时机实现迅速扩张的不可多得的例子,以后这样的机会会越来越少。在易小迪平和的外表下,暗藏着怎样的韬略呢?
张宝全:拿出160万“救火”
“那是8月的一个周三,首届建筑双年展秘书长罗丽突然打来电话,如果周五不打80万元到美术馆账户,展览场地就要被取消。”今典集团董事长张宝全知道,那时,国外的展品已经运出了,如果不出这笔钱,他们会面临一场国际诉讼,而且中国五年内无法再举办类似展览。“当时我就决定拿这笔钱‘救火’。”张宝全说。其时,这本是张宝全早已拒绝且明白没有回报的一项投资。但他还是带着钱跳将出来,协助疏通,还一直追加垫付至160万元。
9月16日,“2004中国首届建筑艺术双年展”在中国美术馆如期开幕,所有人大舒了一口气。一口气做了9类展示和论坛、邀请了14个国家或地区的国际知名建筑团体、研究院校来集结的“中国展”,演变成了2004年建筑界最大的“英雄会”――它的锋芒甚至盖过了9月10开展的“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为期十余天的展会,安德鲁、库哈斯、屈米等众多国际知名建筑大师被聚合到了一个住宅区联展。
让我们记住,在商业利益四处弥漫的2004年,地产商人张宝全160万元救火的行动,以及他的那句话――“这是中国的事情,做好这件事是所有人的愿望,我们需要有一次与国际建筑界对话的机会。”
给志在潮头者喝彩
这是中国房地产行业转型的一年。从此,行业门槛高起,数万家企业到房地产市场淘金的历史将成为过去。
“变法”,对实力弱的企业不谛于灭顶之灾,对实力强者则是奋进的号角、争霸的机遇。在2004年的地产舞台上,确实在或明或暗地上演着一幕幕群英争霸赛,被万科雄踞数载的“第一”的宝座被很多企业觊觎着。
自古“乱世出英豪”。在房地产市场洗牌动作剧烈至极之时,“黑马”、“潜龙”也纷纷跃出。所以,人们在发现不光有名字还有牌子的楼盘多起来的同时,记住了一些企业,也注意到了这些企业的领军者。这是一批雄心勃勃、志在潮头的人物,是一批为了使命和梦想勇于拼搏者。所不同的是,他们有的高调,喜欢站在台前叱咤风云;有的低调,喜欢隐身幕后操纵局势。
眼看着2004这一年,就要从我们的生命中轻划而过,而剑拔弩张的地产争霸赛才不过刚刚启幕。英雄侠客们群雄逐鹿,挥剑而指,烟云四起。君不见,地产列强跑马圈地马蹄急,土地拍卖场上显身手;君不闻,黑马、白马、地头蛇、过江龙争报百亿销售额,夺冠心切。最令人刮目的是,今年业绩的高低还只是被诸君视作一时的短长,大家暗地里还在比后劲,诸如土地储备、资金实力、融资能力等等都在较量之列。由此,也就不难理解顺驰3年后实现500亿元销售额、万科10年后实现1000亿元的豪言壮语。
一贯以来,地产之路多风雨。但有着“在暴风雨中茁壮成长”之豪气的地产列强们,以开弓没有回头箭的决绝之心在向前奋进。或许是朝着阳光方向的生长,使他们坚毅而神采飞扬。让我们记住这些人物,化为墨痕。虽然他们的辉煌也终不过是历史的一瞬,但是,梦想永恒!
- 热点资讯
- 2025-04-25越秀西安 | 94亩,越秀携手高科落子沣东高新科创融合区,领袖西安第六盘
- 2025-04-30越秀西安 | 三代同堂换房记:从蜗居高新到143㎡四代洋房,我们等了十年!
- 2025-04-28央行上海总部:2025年一季度长三角地区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增加2528亿元
- 2025-05-06引爆五一!实景美学样板间开放的背后,看紫雲境如何重构主城生活标准
- 2025-04-27加速建设!一批安置房、酒店迎来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