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房者心里的痛:2004房地产市场九大不如意(上)
据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提供的资料表明,今年1-11月份,本市关于房地产方面的投诉案件高达1290件。本周刊从中梳理出消费者不满意的九大投诉内容,提醒消费者注意,更希望来年这些不满意的事能令消费者满意。
一 冷漠态度给谁看
许先生万万没有料到,自己骑着自行车到本市某高档楼盘去看房,售楼小姐连正眼都不瞧他一眼,更不用说回答他的问题了。这令他万分气愤:“想不到现在这个时代,售楼小姐还要以貌取人!”随后,许先生调侃地说,以后去看房,非得开上“奔弛”或“宝马”车不可。
其实,除了“以貌取人”之外,服务态度冷漠在如今的楼盘销售中决非个别现象。王先生说,他驱车到地铁一号线北延伸段地区看房,售楼小姐冷漠的服务态度令他至今历历在目。一售楼处内,两位售楼小姐站在售楼服务台前自顾自讲着话,当他主动上前询问时,其中一位小姐才爱理不理地答上几句。另一售楼处,一位小姐懒懒地从座位上站起来,然后走过来对着楼盘模型不冷不热介绍了一番。然后对他说,要买快拿钱,不买就拉倒。
点评:售楼处是房产公司对外的窗口,房屋销售人员代表房产公司的形象;其服务态度的热情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房产公司的声誉。楼市越是火爆,售楼人员的服务素质就越应该提高。
二 楼书广告有陷阱
如今新楼开盘,楼书设计得要多精致就有多精致,广告同样说得花好稻好,似乎所售楼盘全然没有一丝一毫的问题。果真如此吗?
顾小姐在媒体上阅读到一楼盘广告,明明白白地写着“离地铁口步行10分钟。”楼盘每平方米的价格适中,很合顾小姐的胃口。可待顾小姐前去实地看房,方才体验到楼盘与地铁口的实际步行时间至少需要30分钟。
说到楼市广告,姜女士便显得气愤起来。她在买房时,销售人员明明讲,她预定的房子前面,是一家小型便民超市。而且,楼书广告上也是这么标明的。然而,她搬进去没多久,“小型便民超市”变成了“小饭店”。从此以后,姜女士连同住在这幢楼里的人家,不但终日饱受小饭店排放的油烟之苦,而且饭店进出人员复杂,小区安全也存在隐患。
点评: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的第三条的规定,商品房的销售广告和宣传资料为要约邀请,但是,出卖人就商品房开发规划范围内的房屋及相关设施所作的说明和允诺具体确定,并对商品房买卖合同的订立及房屋价格的确立有重大影响的,应当视为要约。该说明和允诺即使未载入商品房买卖合同,也应当视为合同内容,当事人违反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因此,对于楼市广告上标明的承诺,如果不兑现,开发商就是违约。
三 排队买房含水分
周先生在网上发现,已经关注许久的某黄金地段一楼盘11月1日终于开盘:精装修房、均价15000元/平方米、总套数是270套。他早晨5点30分便赶到售楼处,排在购房队伍的首位。但是,等到发牌领号时,他拿到的号码却是141号。售楼处门一开,里面满是人。他一下子就傻了眼,凭他手里拿到的号码,岂能买到理想的楼层和房型?
从今年9、10月份开始,购房排长队现象渐渐多了起来。无论是中心城区黄金地段,还是偏远地区城乡结合部。只要有新楼盘推出,就会出现排队长龙。
位于复兴东路上的一知名楼盘,在何时开盘和房价多少尚不能确定的情况下,售楼处门前便排起了浩浩长龙,一直延续了整整十天。而且排队者中民工占了大多数。
点评:现在大多数楼盘开盘时均会采用发放号牌方式进行销售。其通常的做法是让消费者排队、领取购房号牌,有的还需预付几万元,然后凭此号牌作为购房依据。开发商或营销代理机构掌握着售房主动权,发放的号牌数量往往远大于实际房源,加上还要照顾方方面面的关系买房,消费者尽管领到了号牌,往往也可能买不到理想的房子。
“排队买房”现象一方面证明,一些“地段上佳、规划良好”楼盘的珍贵和稀缺性;另一方面也并不排除部分开发商和营销代理机构,为了利益最大化,花钱雇人排队,人为制造购房紧张气氛、哄抬房价。
四 律师费用谁支付
蒋小姐的买房合同中有一项1000元的律师费用需要由她来支付,售楼小姐解释说:“这是签约律师费,律师除了起到公证的作用外,还是我们公司专门请来帮助购房人办理买房手续的(包括备案、房产证等事宜)。”蒋小姐的房款是一次性付清,律师费栏中划价是1000元。而毛先生办理的是按揭贷款,协议中的律师费达到了2000多元,包括贷款时向律师支付的佣金和1000元签约律师费。
为购房人考虑如此“周到”的房产公司不只是个别一家。据了解,目前一些房产公司的协议中也都设有“签约律师费”一项,只是费用的标准不同,少则500元左右,多则1500元、2000元,甚至更多。
点评:签约律师费应由开发商支付,律师是在帮助开发商办理卖房手续,费用不应该由购房者支出,更没有必要区分一次性付清房款还是办理贷款了。无论买房者的房款是否是一次付清,都有权提出取消这笔所谓的“签约律师费”。这显然是一种搭售行为,卖房人无权为买房人指定律师,购房人有权拒付律师费。
五 精装修房不精装
买房送“精装修”,是不少开发商打出的诱人口号之一,而消费者吴先生却为了这“精装修”与开发商打起了官司。
吴先生买房时,售楼小姐曾告诉他楼价中包含了装修费,装修材料将使用“TOTO”等名牌。但当他准备在认购书约定的10天内与开发商签订正式合同时,却发现开发商无法承诺装修材料的品牌。
开发商的理由是:认购书上写的是“送精装修”,既然是赠送的,那么用什么牌子都无所谓。吴先生认为开发商的做法属于严重误导和欺骗消费者,当即表示除非开发商按约定的材料对房屋进行装修,否则他将拒绝在购房合同上签字。双方几经争执,一直没有谈妥,最终无法签订正式的房屋预售合同。有关方面调解无果后,吴先生将开发商告上了法庭,要求开发商双倍返还定金并赔偿损失。
点评:消费者在签订认购书时曾就未注明装修材料品牌一事提出疑问,而发展商则以“认购书里怎么写无所谓,最后以正式合同为准”来应对,这是在利用消费者缺乏相关知识和经验、缺乏对于不同字眼带来的法律后果的判断力,属于欺诈行为。开发商不兑现其承诺的装修标准,属违约在先,因此造成双方无法签订买卖合同,责任在开发商。
- 热点资讯
- 2025-04-25越秀西安 | 94亩,越秀携手高科落子沣东高新科创融合区,领袖西安第六盘
- 2025-04-30越秀西安 | 三代同堂换房记:从蜗居高新到143㎡四代洋房,我们等了十年!
- 2025-04-28央行上海总部:2025年一季度长三角地区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增加2528亿元
- 2025-05-06引爆五一!实景美学样板间开放的背后,看紫雲境如何重构主城生活标准
- 2025-04-27加速建设!一批安置房、酒店迎来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