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 新政之力难撼楼市
古城迎来了50年来夏季平均气温最低的一年,多雨的天气让人们浸淫在高温后的凉爽当中。但无疑,这种低温天气是短暂的,以至于人们每天都在担心气温骤升。气温的回升“势在必行”。而楼市的表现似乎正好吻合了气候的变化,刚刚经过调控“惊吓”的房地产,在同样经过了短暂的冷氛围之后,相信必将表现出较为强劲的上扬势头。
但势头强劲并不代表其自身体格已经完善,楼市就像处于成长期的孩子仍然面临着诸多不健全和不成熟。关于房价、关于经济适用房、关于商业地产、关于廉租房、关于二手房……我们总会在其中找到瑕疵与斑点。幸好,总会有人不定期地对其通过“调控”加以约束,才不至于任其发展。当然,对于关心其成长的人们,必须有一种平和与容忍的心态。因为对于处于成长期的“孩子”,我们不能过度地、强行地,甚至操之过急地对其进行修正和改变,一切调控必须遵循其市场发展规律和“成长法则”。
经过宏观调控系列政策的“洗礼”,楼市呈现出较为低迷的景象,但此前市场和购房者对房价的喊跌并没有让房价明显回落。在经过两三个月的观望期后,楼市又呈现出逐步走热的局面。是新政后续乏力,还是政策本身有不完善之处?目前还难以定论,但至少市场的表现让新政面临着些许的尴尬。
■新政成了声音的博弈
“政策的组合拳好比打在了棉花上!”这是市场对新政的感叹。虽然前两个月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显示房价涨幅在回落,但进入六月底,全国大部分城市的楼市又呈现出升温的趋势,开盘量增加,楼盘促销推广活动增多。更有甚者,部分城市还出现了房价继续快速上涨的势头,上海还开始了排队购房的现象。而这一切,距离此轮政策调控的开端?D?D?D“3?17”个人房贷利率调整仅仅只隔了三个多月。
如果说前两个月的“全民喊跌”现象源于新政发布带来的威力,那现在楼市的表现则表明了政策威力的惯性已经在减弱,这样的话,新政的效用确实值得商榷。而对于不少城市近期开盘量增加的局面,市场人士解释为由于政策影响使不少原计划上半年上市的新盘积压到现在开盘,从而造成市场集中放量的现象。但有一点不得不承认,在新政实施初的两个月,市场上大多数开发商表现出的却是沉默状态,地产市场中的供方一度呈现“失语”的状态。但随着新政效应表现的逐渐淡化,各大开发商又再次活跃了起来。甚至在海南博鳌这个发出亚洲经济强音的最高舞台,7月底和8月初就将会有两个房地产高端论坛召开,市场中的声音出现了“供方”压到“需方”的局面。是新政的威力已经疲软,还是开发商对新政已经麻木?
■“有形的手”击中了谁的软肋
政府通过“有形的手”干预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这在国内并不罕见。但如此密集的政策出台,影响的范围之广、全民关注程度之高,这却属首次。
“房价过高和需求过旺有着较大的关联”,这是政策出台时的解释。而市场上“地荒论造成房价过快增长”论调,也很快被国土资源部门的土地家底调查予以了驳斥,这显然从另一个渠道印证了需求过旺论。不可否认,“六一”大限和营业税的征收,确实让曾经一度活跃的炒房团受到了重创,也让市场上非自住性购房需求受到了较大的影响。但也有人提出质疑,房价过高的原因讨论了许久未见结果,但至少有一点,房价问题并不是需求旺盛单方面引起,而宏观调控主要从需求调节入手显然也是不足的,解决需求问题并不能真正地解决房价问题。这一点也从市场的反映中得到了答案,虽然投机性购房受到了重创,但老百姓并没有看到房价有降下来的趋势。除了一些热点城市二手房市场受到较大影响,商品房市场的价格仍然是“该咋样就咋样”。
虽然在七部委意见中还提出了在供给上加大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土地供应,但受商品房开发周期长的影响,这一政策的效应恐怕至少要在两年后才能显现出来。而经济适用房房源少,购买难、房价高的现状则让这一产品面临着更大的困惑。“有形的手”击中了市场的软肋,但到底是谁的软肋?购房者在苦盼之后房价不降,却要面临着购房成本增加,购房限制增多的煎熬。
■政策的尴尬:市场理解有偏差
从3月份开始调控,到如今系列政策已经在市场上造成了“冲击波”,至今国家没有对调控后市场的走向、调控的效果作出明确回应和判断。是政策还有后续?还是市场的反弹现象让政府难以作出回应?这恐怕一时难以回答。但从市场前后期反应的不同可以看出,市场对政策的理解造成的反应远远大于政策本身带来的反应。
从原先购房者和开发商的观望到现在开发商的托市,这个微妙的转变更多来自于市场对政策前后不同的理解。这次国家的调控过程中,政府很少提及泡沫这个词,而是针对房价的过快增长。而顾云昌对此指出,“‘泡沫’一词含义太模糊,它是学者、媒体和民间的一种说法。如果官员们都说有‘泡沫’,市场引起的负面反应会更大。”有关人士也言明,抑制房价过快增长这个提法较为科学。但正是由于市场特别是购房者对政策理解为打压房价,政策初期市场的观望情绪就不难理解了。
而6月初,谢家瑾对新政的阐述却让“郁闷”中的开发商看到了不少希望,而市场供方代表则直接认为这是政府托市的信号。“政府不希望房价出现大起大落的情况,这对老百姓没有好处。”谢家瑾的这段讲话曾经也遭受到西安购房者的质疑:是否她的观点代表了国家调控政策的本意?但显然,政策的出台和有关人士的讲话,会让市场上各方面存在本位主义的理解。也正是这种理解上的偏差,造成了市场不同层面的反映。而对于新政的判断和回应,自然难以仓促下结论。
- 上一篇:·迷 再谈房价上涨?下跌
- 下一篇:·楼市尴尬:用葡萄喂老虎
- 热点资讯
- 2025-06-10中办、国办: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引导支持社会力量运营长期租赁住房
- 2025-06-12曲江新区:融合创新推动文旅产业蓬勃发展
- 2025-06-20西安楼市新政:优先供应“好房子”地块
- 2025-06-10楼面价11707元/㎡!绿城竞得奥体核心板块最后1宗住宅用地
- 2025-06-30央行:加大存量商品房和存量土地盘活力度,巩固房地产市场稳定态势
- 1越秀西安 | 94亩,越秀携手高科落子沣东高新科创融合区,领袖西安第六盘
- 2越秀西安 | 三代同堂换房记:从蜗居高新到143㎡四代洋房,我们等了十年!
- 3引爆五一!实景美学样板间开放的背后,看紫雲境如何重构主城生活标准
- 4央行上海总部:2025年一季度长三角地区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增加2528亿元
- 5加速建设!一批安置房、酒店迎来新进展
- 6核心区域改善盘托举市场“点状回升”,3月平均去化率达45%
- 7中办、国办: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引导支持社会力量运营长期租赁住房
- 8中铁置业重磅出手,10.3亿元拿下曲江压轴低密热土
- 9曲江新区:融合创新推动文旅产业蓬勃发展
- 10年内首次降准落地!释放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