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瞰西安:新地铁连起新交通 大学城无围墙模式
根据了解,《西安市空间发展规划构想》是从西安的空间和经济着眼的战略理念,在中国加入WTO和西部大开发背景下,产业变化、基础环境建设、保护和生态环境发展都成了规划的重点。
记者在规划局展览厅见到在规划中未来西安的蓝图,不少市民都纷纷前往观看,展览厅一位工作人员介绍,每天都有几百人前来参观,不少群众更是提出了不少中肯的建议,根据记者调查,市民对西安未来的规划讨论的主要热点在地铁线路、城墙和古建筑的修复保护、大学城体系的建立和二环三环道路的发展。
新地铁:连起新交通
地铁是一个城市现代化的标志之一,城市的规模增大和人口的增加让交通问题越来越迫在眉睫。我国已建成地铁的城市有: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香港,同时,包括西安在内的南京、大连、成都等城市都在准备上马轨道交通。
在规划图中,西安的地铁一共有5条。分别是一号线:临潼到咸阳、二号线:西安北客站到韦曲。三号线:纺织城经胡家庙、大差市、西门到西高新。四号线:汉城路经八里村、西影路。五号线:纪杨经西工大、祭台村到曲江。
记者从西安市地铁办公室了解到,西安市地铁工程,纺织城经胡家庙、大差市、西门到西高新一线已正式立项,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已全面铺开。立项的地铁线路全长19.42公里,以西安市西郊的新西北为起点,横穿西安城,至东郊纺织城止。沿线有大量企事业单位、大中型企业和住宅区,还有十多处批发市场,客流量大,是西安市东西向公共交通的主干道和最具规模的客流走廊。预计总投资额71.2亿元,其中资本金25亿元,其余资金采取银行贷款和利用外资解决。据初步测算,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为3.49%,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为28年。
随着市中心交通阻塞的冲击,道路建设不可能提供让车辆数目激增的空间的现状。大部分的西安市市民认识到城市轨道交通是中国解决城市长期交通堵塞的惟一选择。
与西安修建地铁情况很类似的南京地铁沿主城区中轴线建设,线路全长16.90公里,其中地下线长10.40公里,地面高架线长6.50公里。地铁沿线共设车站13座,有8座是地下车站,5座为地面车站。地铁控制中心设在珠江路。据对客流预测分析,南京地铁建成后,初期客流量为每日47.3万人次,约占南京公共交通客运总量的17%,在路网中居首要地位。同为古城的西安应该在地铁的修建上选择一条切实可行的方案。建造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我们不能盲目地追求所谓最先进、最现代化,我们必须实事求是,量力而为和坚持节俭的原则。
古建筑:凸显古长安
西安明城墙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城垣建筑之一,它不但是西安市人民的骄傲,也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古代城墙。唐末改皇城墙为西安城墙。明初朱元璋改名西安,又在唐皇城的基础上,向东、北两面各扩展三分之一。此后,又经多次修葺才形成保存至今的西安城规模。
从1983年开始修复城墙开始,整个贯通的城墙就成了西安市人民的一个愿望,如今除了火车站对面的城墙尚未合龙外,其余城墙已全面贯通,恢复了往日的风采。
在西安城市展览会上,一张关于火车站新广场的设计图吸引了广大市民的目光,呈现在大家面前整齐划一的广场的南边就是完全贯通的城墙。
据悉,随着火车站广场和解放路的改建,城墙合龙的梦想也是为期不远的现实。
西安城隍庙已有560余年的历史,同西安明城墙年龄相当,于2001年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它长期以来被西安小商品采供站、城隍庙百货商店等商业机构占用,这种商贩“云集”城隍庙的情况不仅对文物本身具有破坏性,也与西安旅游名城的现代品格相悖。
西安市政府日前制定出保护开发西安城隍庙的总体规划,拟投资6亿元对这座享有“城中城”美誉的城隍庙施行“康复”手术。
城隍庙的建设经营模式,统一规划、设计和建设,集观光、旅游、庙会和购物于一体。
作为西安的“城中城”,投资者普遍看好城隍庙保护与开发带来的商机。一些投资专家分析,这里是西安市的重点旅游区,距西安市的黄金中心点?D?D钟鼓楼只有百米之遥。由于实行保护与开发并重的措施,其投资回报率可高达50%。
记者在规划局西安城市展览会中获悉,除了城隍庙之外,西大街、三学街等也被列为保护发展体系。城市古建筑的保护和发展也成了市民讨论的热门话题。
有位建筑学家告诉记者:“城市的发展和文物保护并不是相互对立的,是相互促进,给新建设的城市一个空间,并不是在原有空间进行改建,对整体风格有一个长远的打算,在新建筑的风格要吻合整个城市的风貌,这样才会让整个城市显得和谐。”
大学城:无围墙模式
陕西高校有着自己的荣耀。早在丝绸之路开通之际,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在长安城里建立了中国的第一所大学?D?D太学。目前,作为全国重要高教基地的陕西拥有普通高校40所,在校生19.5万人。此外,陕西还有10所军事院校和一大批影响较大的民办高等学校。不论是每万人拥有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比例,还是高校教学科研的综合实力,都在全国居于前列,在西部地区居于首位。
西安交通大学建力学院俞茂宏教授告诉记者:“大学在全世界的快速发展是二战后出现的新动向。有的国家适龄青年几乎全能进入大学,大学入学率已超过90%。25岁以上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的已超过50%。
我国的中学生和其家长对大学教育的热切盼望和强烈要求,已向大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从全世界大学教育的快速发展、从西安的大学优势,从大学对经济的推动等方面都说明西安大学城不仅可能使西安适龄青年大都能进入大学,还以形成100亿至150亿元的年消费额,推动西安经济的发展,使西安成为具有科技、旅游和大学城三大特色的城市。”
什么是大学城?俞茂宏教授说,大学城实际是大学就是城市,城市就是大学。随着经济和教育产业的发展,大学的规模越来越大,有的大学聚集在一地,大学周围或大学校园本身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城镇,常常被人们称为大学城或大学区。著名的大学城有英国的牛津大学城、剑桥大学城,美国波士顿市坎布里奇镇的哈佛和麻省理工学院大学城等。这是自然形成的大学城,但政府往往是大学城的重要建设力量,如美国的一些规模达到数万人的州立大学、日本的筑波大学等,都成为新兴的大学城。
面对西安市将要新兴的大学城,俞茂宏教授说:“高等教育园区化模式,不只是高等学校在地理位置上的集中,而且是高等学校在制度层面上的创新要求学校成为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主体。”
大学城不仅要培养学生,还要开展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逐步成为大学科技工业园区,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如剑桥大学所在的剑桥镇在20世纪初人口已达到5万,到50年代达到9万,70年代剑桥大学建设成第一个科学园区,周围形成了高科技产业群,被称为“剑桥现象”。大学城的建设也将带来良好的后续效应,房地产业、科技产业化、服务业等产业都会产生突破性的发展。
- 上一篇:·任志强:狂语折射两极分化实质
- 下一篇:·违规嫁接楼房 巷子成了建筑工地
- 热点资讯
- 2025-04-25越秀西安 | 94亩,越秀携手高科落子沣东高新科创融合区,领袖西安第六盘
- 2025-04-30越秀西安 | 三代同堂换房记:从蜗居高新到143㎡四代洋房,我们等了十年!
- 2025-04-28央行上海总部:2025年一季度长三角地区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增加2528亿元
- 2025-05-06引爆五一!实景美学样板间开放的背后,看紫雲境如何重构主城生活标准
- 2025-04-27加速建设!一批安置房、酒店迎来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