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卢志勇:高房价的源头正在于中国政府
- 正如黄仁宇先生在《万历十五年》中指出的,中国人有用道德评价代替技术讨论的传统──官员贪污,那是他们没有道德,于是解决之道就是“以德治国”;房价畸高,那肯定是因为房地产商和官员都没有道德,赚黑心钱 [阅读全文]
- 2006年06月19日 10:04:36
- 城乡二元 地方政府为何甘当为房地产的推销员
- 大连政府网站日前发布《大连市人民政府印发〈大连市关于私人投资、购买商品房户口迁入暂行办法〉》的通知。据悉,市外人员及本市农业人口在主城区购买商品住宅,购房款80万元以上;购买公建商品房,购房款100万 [阅读全文]
- 2006年06月19日 09:29:13
- 购房者慨叹:为何不能“有理走天下”?
- 南京一批购房者反映,虽然他们手中握有房产商违规、侵权甚至欺诈的确凿证据,但在维权的道路上却总是碰壁,永远是个没有任何优势的“弱者”--- 购房者慨叹:为何不能“有理走天下”? 违规开发、偷 [阅读全文]
- 2006年06月19日 09:02:17
- 楼市拐点会出现么 市场何时向普通消费意愿回归
- 纵观近期房地产市场的舆论形势,国六条和九部委意见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进一步打压房价和开发商的愿望,与此同时,他们预期楼市拐点即将出现:##Detail_Page_AD##房价被击落、开发商被弹压、市场趋向普通需 [阅读全文]
- 2006年06月19日 08:54:38
- 《金融时报》:房价高企的三个制度性根源
-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编辑: 您好!这篇文章是我对近来贵刊的一系列关于房地产市场的争论,表达的一些个人看法。 房价是经济学里一个相当微观的话题。但是,从这个微观的话题中,我们却可以看到三 [阅读全文]
- 2006年06月17日 09:08:16
- 周克成:人们错怪了房地产开发商
-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编辑: 你们好。这是我一篇谈中国房地产问题的文章的最新修订稿。 今天的中国,估计是房地产开发商钱最好赚、但也是声誉最糟糕的年代。他们的钱好赚,是因为中国处于经济快速 [阅读全文]
- 2006年06月17日 09:04:48
- 英国《金融时报》:人们错怪了房地产开发商
- 《金融时报》中文网编辑: 你们好。这是我一篇谈中国房地产问题的文章的最新修订稿。 今天的中国,估计是房地产开发商钱最好赚、但也是声誉最糟糕的年代。他们的钱好赚,是因为中国处于经济快速增长期( [阅读全文]
- 2006年06月17日 01:59:28
- 英国《金融时报》读者:房价高企的三个制度性根
-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编辑: 您好!这篇文章是我对近来贵刊的一系列关于房地产市场的争论,表达的一些个人看法。 房价是经济学里一个相当微观的话题。但是,从这个微观的话题中,我们却可以看到三个并 [阅读全文]
- 2006年06月17日 01:34:15
- 地产中介灰幕重重 资金监管处于空白存在隐患
- 上海市场的二手房中间机构已接近万家CFP/图 初略估算,在上海的二手房交易市场上至少有1000亿元的资金滞留在中介机构的账户上,这些资金被部分中介机构挪作炒楼、炒股、投资实业,成为不可忽视的风 [阅读全文]
- 2006年06月16日 09:00:01
- 别墅禁批只瞄准独栋别墅 别墅价格或不上升?
- “只对独栋别墅一类停批用地,对广州影响不大,广州的别墅不会因此而升价”,一位别墅项目发展商告诉记者。 近日有媒体报道,国土资源部地籍司司长樊志全在2006年中国地交会上对别墅作出了新的定义,“别 [阅读全文]
- 2006年06月15日 08:51:15
- 1越秀西安 | 94亩,越秀携手高科落子沣东高新科创融合区,领袖西安第六盘
- 2越秀西安 | 三代同堂换房记:从蜗居高新到143㎡四代洋房,我们等了十年!
- 3引爆五一!实景美学样板间开放的背后,看紫雲境如何重构主城生活标准
- 4央行上海总部:2025年一季度长三角地区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增加2528亿元
- 5加速建设!一批安置房、酒店迎来新进展
- 6中办、国办: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引导支持社会力量运营长期租赁住房
- 7核心区域改善盘托举市场“点状回升”,3月平均去化率达45%
- 8中铁置业重磅出手,10.3亿元拿下曲江压轴低密热土
- 9曲江新区:融合创新推动文旅产业蓬勃发展
- 10年内首次降准落地!释放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